央廣網北京9月7日消息 (記者 李慧敏 實習生 張紫薇) 近兩三個月以來,機器人領域喧囂熱鬧,幾乎全球所有的科技巨頭都在發布機器人重磅產品與戰略規劃,由此,“拐點來臨”成為熱議話題。

鑒此,《中上協會客廳》本期節目“龍頭的力量(機器人篇)”,邀請四家機器人及細分領域龍頭上市公司,包括 AI智能領域龍頭科大訊飛、消費電子智能終端領域龍頭漢王科技、港口貿易自動化無人化龍頭盛視科技以及礦山自動化龍頭科達自控,嘉賓們從各自的一線感受出發,圍繞“拐點”、“格局”和“形態”三個板塊,就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趨勢、拐點的時間窗口、“人形”機器人的必要性以及未來市場分割的預期進行了深入探討。

龍頭的力量(機器人篇)錄制現場 (圖片來源:央廣資本眼)

對于拐點是否來臨的問題,嘉賓觀點多元,有的認為拐點很快到來,有的認為尚需時日,還有的認為各項技術發展節奏不一致,故拐點出現的時間不可能“一刀切”。

而對于“人形”機器人的未來,觀點比較一致,四家上市公司嘉賓均認為,“人形”機器人是未來行業終極目標,那將是一個可能超過當前汽車行業的、無比巨大的市場。不過,對于未來市場格局,多數嘉賓認為,“類人”機器人完全壟斷市場是不現實的,“人形”尚難成為市場的唯一選品,什么‘形態’最有利于發揮機器人的作用,市場自然會做出選擇。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柳磊做開場致辭;做客嘉賓包括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江濤,漢王科技總裁朱德永,盛視科技董事長瞿磊以及科達自控董事長付國軍;民生證券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呂偉為主導嘉賓。

《中上協會客廳》是由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和央廣網聯手打造的高端互動平臺,是資本市場首檔全新融媒體欄目。欄目主要聚焦資本市場的熱點話題,反映市場最真實的聲音,維護上市公司的權益。每期邀請重量級嘉賓,為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貢獻協會和媒體的專業力量。

龍頭的力量(機器人篇)錄制現場 (圖片來源:央廣資本眼)

拐點來否?各有各的判斷

全球巨頭的動向,某種程度上代表了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對于機器人拐點是不是即將來臨,四家行業龍頭上市公司各有各的判斷。

科大訊飛江濤認為,從人工智能的視角來看,機器人所涉及的三個細分領域的核心技術均有一定的路要走,而且技術成熟度的節奏不一致,所以并不能同步前進,而是互相影響、協作推進。

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 江濤 (圖片來源:央廣資本眼)

具體到認知智能、感知智能和運動智能三個領域,江濤一一做了解釋說明:在認知領域,“通用”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目前的技術離普遍使用尚有一定距離;而感知領域與機器人高度相關的視覺技術比如人臉識別,有很多企業也做得非常好了。但在更多具體的、復雜的場景下,有很多感知的能力要不斷地提升;在運動智能方面,無論是算法上還是從對應的元器件的不斷成熟上,均還有一定的路要走。

漢王科技朱德永對于“拐點論”則持樂觀態度,明確表示,從不同的單項功能目前的狀況來看,拐點可能很快到來。他認為人工智能加上相應的硬件產品,集大成者可能就是“人形”機器人。

漢王科技總裁 朱德永 (圖片來源:央廣資本眼)

結合公司業務,盛視科技瞿磊預計商用及家用領域服務機器人需求有望迎來釋放的拐點,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機器人會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各種產品,會有更多的用戶愿意為智能化服務買單。

盛視科技董事長 瞿磊 (圖片來源:央廣資本眼)

科達自控付國軍認為普通重復勞動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已經比較普遍,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因個性化需求,現在應該可以說進入了技術拐點,可能還沒到產品或者是需求的商業拐點。隨著技術不斷成熟、成本和價格下降,客戶的需求才會向上升,特種機器人產品和市場的拐點才會到來。

科達自控董事長 付國軍 (圖片來源:央廣資本眼)

如何布局?齊抓產業紅利

機器人大潮涌來,對于未來產業格局當中,各自扮演什么角色,有什么樣的定位,如何抓住產業發展的紅利,四位嘉賓均信心滿滿。

科大訊飛一貫的人工智能戰略是“平臺+賽道”,之于機器人產業格局當中,則定位于“平臺的賦能者”。“平臺”指的就是人工智能開放平臺。

江濤指出,科大訊飛是我國首批國家級人工智能開放平臺之一。在產業領域,目前有3萬多家機器人的開發者正在調用科大訊飛的平臺,占機器人創業公司的80%,科大訊飛通過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切入行業,而且正在給整個行業賦能。

與谷歌為代表的全球巨頭在同一個賽道里奔跑,科大訊飛的底氣源自核心技術始終保持領先,在感知、認知和運動智能三個領域都有深厚積累和強大支撐。

漢王科技則一直著力于終端跟“人”相關的功能的完善。朱德永表示,從消費者角度來講,未來最合適或者是最可能的形態,就是本體作為平臺加各種應用的形態。

朱德永著重強調,基本感知方面,漢王科技目前是全球領先的嗅覺識別的一個技術研發廠家;聽覺部分也已有比較成熟技術儲備;在運動部分,從仿翼機械鳥開始進行大量的累積。

對于在未來的市場競爭格局中如何占有一席之地,瞿磊稱盛視科技核心競爭力是擁有全方位的研發能力以及深厚的行業經驗積累。

瞿磊介紹,盛視科技在智慧口岸有多年智能產品的研發積累,基于軟硬件的技術支持,結合口岸業務的產品需求,優先進入了行業的細分機器人賽道,在口岸垂直領域成熟落地并推廣到更多的領域。

科達自控追求的是機器人怎么樣更好地替代人干活。

談及自身優勢,付國軍稱科達自控首先是對特種行業非常熟悉,且具備一定的智能終端的開發能力。煤礦采掘過程中都是個性化的工作,需要機器人的智能化更高。科達自控的目標就是想真正把煤礦工人從最惡劣的環境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提供切實的福利。

形態之爭?“人形”并非絕對必要

本輪所迎來的機器人熱潮中,最為引人關注的,莫過于“人形”機器人?但是同時,對于是否一定要追求“人形”業內外存有疑問。

“講到機器人‘人形’的必要性,我們要回到今年年初,科大訊飛正式發布了‘訊飛超腦2030’的戰略計劃,這是一個跨度10年的、長周期的計劃,最終目標是做出能夠端茶送水的、能夠親情陪伴的家庭服務機器人。”江濤表示,而這種機器人,它必須是“人形”的,才能適應家庭這種環境。

據江濤介紹,“訊飛超腦2030”的計劃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將陸續推出“工業巡檢四足機器人”和“機器寵物”,時間點分別在今年10月24日和明年;計劃的中期,科大訊飛即會推出“外骨骼機器人”;到計劃的后期,“人形”的家庭服務機器人條件就會逐步具備。

“未來機器人在各個場景中,什么‘形態’最有利于發揮機器人的作用,市場自然會做出選擇。”江濤同時表示。

針對熱度非常高的“機器人的‘人形’是否真正必要”的話題,朱德永表示“人形”機器人是漢王科技堅信不疑的一個方向。

朱德永認為,要讓機器變成“機器人”它就一定要有情感。人只有和人之類的形狀的東西來交互的時候,才會托付其情感。因此,這方面的重要的功能要進行技術儲備,打造出“人”的載體作為整個機器人未來的本體平臺,讓它真正地能跟人融在一起,融入人類社會。

而對于機器人的產品形態,漢王科技的路線圖將按需求分“兩步走”。首先瞄準的是商業服務機器人,主要功能包括迎賓、客服、配送等;第二個階段就是家庭服務機器人,就進入到完全個人個性化的服務。

與此同時,漢王科技也已經給出了時間表,將在2025年推出商業服務機器人的原型機,在2027年實現能夠批量生產;2030年希望家庭服務機器人能夠批量地進入家庭。

盛視科技瞿磊認為受限于目前技術條件制約,“人形”機器人還不能成為市場的必選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還是功能型機器人會占有主導地位。從目前市場接受度來看,“人形”機器人還停留在實驗階段,到規模化的商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瞿磊表示,“人形”機器人技術上過關可用,成本上可接受,這是我們機器人行業奮斗的終極目標。盛視科技短期內不會涉足“人形”機器人,但“人形”機器人一些關鍵技術應用和專用機器人有相通性,值得去研究。

對此,科達自控付國軍直言,對于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人形”暫時看不到需求,如果一味追求“人形化”,研發的復雜程度和成本會大大提高,客戶接受度則會降低。

付國軍認為,不應一味追求“類人”形態,對于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應根據其功能做形態選擇。

“結合科達自控目前智慧礦山相關的業務,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用機器人把人從最惡劣的環境中解放出來,至于機器人是兩條腿還是4條腿,是用輪子驅動還是用履帶,我們實際上并不關心,長得像不像人關系并不大。”付國軍表示,認為機器人有戰斗力就行,尤其是在特種機器人領域。(央廣資本眼)

編輯:岳玥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