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昭通市大關縣把薄皮糯玉米作為特色優勢產業打造,布局從田間到餐桌的產業鏈系統,高質高效培育產銷一體化新型經營主體,實現需求端、供給端有效對接,初步形成了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等產業鏈條,為產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目前,大關縣共種植薄皮糯苞谷1.4萬畝,預計總產量1.7萬噸,總產值5000萬元以上。

在糯玉米產業發展過程中,大關縣大力培育產銷一體化新型經營主體,以“雙公司+種植戶”的模式,種植公司與農戶簽訂聯合種植協議,負責種、管、防環節,銷售公司負責收購和銷售,通過“訂單”式農業,實現需求端和供給端的有效對接,讓農戶種得出、種得好、賣得掉。

大關縣農業農村局通過組織專家團隊,成立技術指導組,引進新品種在不同海拔地區進行對比實驗。成立滬滇專家工作站,在玉碗鎮出水村打造研發基地200畝,選育保護地方名特優新常規品種大關薄皮糯玉米。同時引進版納拇指玉米、澳甜糯75、德甜666、金糯1805等新品種在玉碗鎮、天星鎮、木桿鎮做好品種對比實驗。

同時,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技術、統一防控、統一銷售的“五統一”原則,為新型經營主體及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的現場指導和培訓,縱向將產前、產中、產后貫通,為糯玉米產業保質保量獲得豐收提供技術保障。種子、技術、銷售都有保障,糯苞谷產業獲得豐收,群眾增加收入,極大增強了群眾發展薄皮糯苞谷產業的信心。

為暢通銷售渠道,大關縣鴻蒙科技有限公司與農戶簽訂聯合種植協議,負責免費向種植戶提供種子和指導種植管護技術,鮮糯玉米成熟時以保底價進行回收,市場價高于保底價時,農戶也可自行銷售,實現了需求端和供給端的有效閉環,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

在大關縣特色農產品加工集散中心,工人們分工協作,去殼、選品、沖洗、包裝、殺菌、蒸煮,一派繁忙景象。“我們每天收購加工糯玉米10噸左右,優等品加工成熟食品銷往北京、上海、廣東,殘次品和玉米殼加工成青儲飼料銷售給本地的養殖大戶。”大關縣特色農產品加工集散中心負責人黃洲說。

據了解,大關縣計劃到2025年完成糯玉米標準化基地建設2萬畝,并做好綠色防控,完成時鮮糯玉米銷售2.1萬噸、產品深加工及銷售1.5萬噸、培育10家以上新型經營主體抓全產業鏈建設,做好聯農帶農。(記者 沈迅 通訊員 何桂花 楊全偉)

編輯:趙貝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