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8月2日消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時值盛夏,在津沽大地的各個項目現場上,大家的工作熱情更盛。騰籠換鳥、產業煥新、城市更新……以“三量”帶“三新”,天津市正不斷盤活“沉睡”資產,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修補巷”中尋煙火 “幸福道”上真幸福
提起幸福道商業街,河北區的居民并不陌生。這里的前身是改革開放后天津市第一家農貿自由市場——幸福道農貿自由市場,市場始建于1978年,在1984年更名為幸福道商業街。最近,商業街中的“修補巷”主題商業街區開街,涵蓋衣物織補、小家電維修、磨刀開刃等20余家修補小商鋪聚集于此,不僅為市民帶來了便利,也為老街重新注入了煙火氣。走進“修補巷”,吆喝聲此起彼伏,充滿時代感的墻繪和店鋪條幅上“修復時光 補足幸福 向往美好”的字樣,讓這里的生活氣息更加濃郁。
“修補巷”街區標識(央廣網記者 褚夫晴 攝)
在春元織補改衣店內,“傳統精工織補技藝”非遺項目傳承人徐春元正一針一線修補著衣裳。“和普通簡補不同,我一直在做的是精工織補,就是按照衣服的密度和原紋路結構進行修補,補好后是看不出來的。”徐春元目光如炬,絲毫看不出他已年過花甲。
織補六件套、幾架縫紉機、各色的團線整齊擺放,織補好的衣服靜靜懸掛、等待重回主人懷抱。高端織補融入平凡日常,是一次探索,更是一種匠心。“我從事織補工作已經整整48年,培養了五六百名織補工藝人才、遍布全國。在了解到‘修補巷’規劃后,我們看到了街道為百姓服務的初心。在這兒開店,我們不為錢,是為了服務更多百姓,傳承和發揚織補技藝與傳統工藝。”
徐春元為顧客修補衣服(央廣網記者 褚夫晴 攝)
不足十平方米的店鋪承載的是便民服務煙火氣,更是諸多手藝人的堅守與期待。在“修補巷”,閑置店鋪重新盤活、分散的業態得到統一,居民“小修小補”的日常訴求得到了解決。“我搬來這邊居住已經24年了。這條街以前就是賣水果蔬菜和日用百貨,我們的許多需求得不到滿足。現在這里變成了‘修補巷’,我們磨刀、修電器不用再跑遠了,非常方便。”家住王串場街道的老人張秀芳說道。
開街一月有余,來此“小修小補”的居民絡繹不絕。“商業街區以集群效應輻射帶動周邊民生服務提質升級,努力把居民日常的‘需求清單’轉化為便民利民的‘滿意清單’。”天津市河北區王串場街黨工委書記張巖說,未來,該街區將規范“小修小補”等業態經營行為,納入市場網格進行統一管理,吸引更多相關業態從業者入駐,真正實現居民有便利、攤主有生計、城市有煙火。
閑置資產換新裝 “樂動港”里活力足
在天津市靜海區團泊健康城,一片被重新盤活的街區蓄勢待發。今年“十一”期間,這座集音樂演藝、體育運動、文化社交、餐飲娛樂為一體的沉浸式文體小鎮——團泊健康城樂動港將開門納客。
“樂動港”效果圖(央廣網發 團泊健康城供圖)
“‘樂動港’將舊有的團泊奧特萊斯項目進行整體盤活改造,以體育運動、親子、餐飲、購物等六大業態為基礎,打造沉浸式文體小鎮商業模式。”據天津政昕資產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建國介紹,小鎮的主力IP——LIVERSE音宇宙項目也將重磅落地,成為國內首個可容3000人的標準化科技智慧型音樂演出場館。“項目預計每年將與100名藝術家合作,舉辦超100場音樂演出和超100場次藝術活動,拉動區域經濟增長。”此外,小鎮還將融合周邊23個專業化國際標準體育場館,以賽事舉辦和演繹流量為牽引,力爭成為華北區域TOP級小鎮模式新標桿。
截至目前,“樂動港”租賃簽約率已達70%以上,主力商戶已進場施工裝修。作為土生土長的靜海人,澎湃體育董事長李彭碩被這里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吸引,將在小鎮落地他的文體事業“新藍圖”:“店鋪預計8月10日將開始試營業。我們店主營健身與兒童體育健康培訓,與團泊健康城定位一致,可以為周邊居民提供更多專業服務。”
輕主體改造、重景觀美陳設置……在不久的將來,一片全新的充滿活力與朝氣的生活街區將在團泊湖畔亮相,為區域“體育、文化、娛樂、旅游”生態圈注入經濟活力。
“小紅帽”有溫度 “西營門”中見民心
“墻上的每一面錦旗,背后都有一個故事,也是老百姓和我們心連心的證明。”面對著指揮部掛滿一墻的錦旗,天津市西營門城市更新總承包項目經理段超有感而發。
中交二公局西營門城市更新項目是南開區以“民生提升改善、產業轉型升級”為引領的城市更新行動,項目范圍內多為老舊小區、棚戶區、老舊廠房,基礎設施落后,周邊配套不足,道路建設滯后。2023年,涉及19處老舊小區,287棟樓,惠及1.9萬戶居民、將近4.3萬人的完整社區提升改造工程開工,化百姓“痛點”為“亮點”,將“更新”做到“民心”。
“我們的施工并非一蹴而就,是在施工過程中不斷動態調整的。”在施工過程中,段超與工友們多次邀請居民們走進現場指揮部,看規劃、提需求。“家中有殘疾人,能否讓我們出行更便利”“孩子結婚要進婚車,請幫忙協調”……指揮部的《意見反饋記錄表》(以下簡稱《記錄表》)上,寫滿了大家的擔憂與需求。民之所需,行之所至,段超與工友們對照《記錄表》逐條落實溝通,力爭滿足大眾要求。夏日里,居民們帶上熬好的綠豆湯,自發來到工地為施工人員消暑解渴,這也讓大家心里暖暖的。“在這里,老百姓有句話叫‘有事兒找小紅帽’,這也給足了我們信心與動力。”在陽光下,段超頭上的紅色安全帽更加耀眼。
同一地點改造前后對比圖(央廣網發 項目部供圖)
行走在已完成更新的街巷中,不僅道路平整潔凈,項目部還請來專業人員為小區增添了墻繪。“那天我來看現場,看見幼兒園的孩子們就站在我們的墻繪前拍畢業照。看著孩子們燦爛的笑容,我感受到‘城市更新’不是冰冷的項目施工,而是真正帶有溫度的民心工程。”
除完整社區提升改造工程外,在不遠處,產城融合片區更新示范工程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這里將打造為科技轉化的承載平臺,豐富片區功能。7月31日,國務院發布《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指出,深化城市建設、運營、治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片宜居宜業的嶄新片區,將在西營門隆重登場。
正在建設中的產城融合片區更新示范工程(央廣網記者 周思楊 攝)
2024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進一步盤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質量,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切實增強經濟活力。一磚一瓦,事關百姓安居;一屋一檐,體現城市風貌。“三新”“三量”工作是推動天津市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也是做好全市經濟工作的主抓手和突破口。伴隨著重點項目、民生工程相繼落實落地、華麗蛻變,一幅踐行中國式現代化的天津圖景正愈來愈清晰可見。
策劃:王曄彪
統籌:張強
記者:褚夫晴 韓雨晨 周思楊
實習生:趙笑萱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