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7月30日消息(記者陳鏘)秦嶺腳下,“村咖”越喝越年輕;終南劇場,歌舞戲劇越看越熱鬧;環山路旁,鄉土壁畫越繪越新潮……從毫不起眼到年輕鄉創客陸續進駐,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正依托秦嶺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資源,以藝術融入鄉村、點亮鄉村、活化鄉村。
秦嶺腳下的蔡家坡村(央廣網記者 陳鏘 攝)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鄠邑區深入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以文藝賦能城鄉發展,統籌山水城鄉,城鄉互為生活場景,打通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換通道。
藝術進駐:鄉愁留住了
入伏天,步入鄠邑區石井街道蔡家坡村,農田里微風拂過,三兩游客漫步村道上,村民手拿話筒“演出”。藝術村長之家和鄉村書屋內,梁鴻的《出梁莊記》、費孝通的《鄉土中國》,以賽亞·柏林、施特勞斯的作品赫然陳列。
蔡家坡藝術村長之家(央廣網記者 陳鏘 攝)
第六屆關中忙罷藝術節的“余音”還在繼續。麥田里的秦腔——張韜·傅亦軒影像雙個展在蔡家坡村展出,持續至9月20日。“兩個系列展覽在關中鄉村和麥田中搭建起室內室外展場結合的裝置圖像,與華縣皮影戲結合,號召更多人關注民間文化發展。”西安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系青年教師崔凱敏說。
“白天觀展、晚上看戲。”關中忙罷藝術節來源于該學校的田野考察課程。蔡家坡村黨支部書記秦衛東告訴記者,2018年5月該村和西安美院開展合作研學,打造以農民“忙罷會”為靈感來源的“關中忙罷藝術節”,至今已經舉辦了六屆。
“辦第一屆藝術節時還是臨時搭的舞臺,麥稈做藝術品。現在,蔡家坡村引進了‘藝術村長’,打造藝術村長之家、文化藝術中心、村長會客廳等‘鄉創空間’,建成麥田劇場、鄉村美術館等一批文化場所,成了鄠邑最有文化氣息的一個村。”他說。
藝術鄉建,給了生態村落新的可能。蔡家坡村吸引了200余名藝術家和青年人才駐村創業創作,2023年共接待游客51.6萬人次,年旅游綜合收入超過1400萬元。
鄠邑區農民畫展覽館的個人工作室內,白瑞雪正在創作(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鄠邑是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參與農民畫創作的人數多達2300余人。“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娃,1992年開始學習農民畫,作品少說也有幾百幅了。”鄠邑區農民畫家白瑞雪堅守著“畫天畫地畫自己”的傳統,同時不斷“更新”自己,推出了《24節氣系列》《巧手創新業》《鄠邑福娃》等農民畫作品,用畫筆延續鄉愁文化。
“鄠邑是鐘馗故里,通過泥塑、剪紙、木版等載體,鐘馗文化元素可以無限延伸。”36歲的王驥是陜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終南山鐘馗信仰民俗》代表性傳承人,近期他創作的小型鐘馗文創深受游客喜愛,已經賣出一百余件。
藝術,改變了鄉村的氣質。記者了解到,當地將通過不斷舉辦藝術特展,吸引更多藝術家前來創作,讓老百姓能夠在家門口就業。
“村咖”很潮:幸福感上升了
秦嶺腳下,精品藝術鄉村文化旅游線“八號公路”不斷延展,原有的生態村莊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石井街道栗峪口村黨支部書記王利軍告訴記者,該村從創建“美麗、整潔、和諧、生態、宜居”村莊做起,先后爭取3000多萬元改善基礎設施,硬化道路,安裝路燈,提升鄉村發展基礎。
“原來,栗峪口村沒有游客,環境臟亂。這幾年實施改造后,現在廢棄的石粉廠、冷庫都變了樣,變成了咖啡店和鄉村會客廳。”村子里的變化,老村民耿朝暉看在眼里。
“人流量變多了,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商品意識也提高了,參與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大家也在家門口搞一點文化藝術。”他說。
“土錘咖啡”(央廣網記者 陳鏘 攝)
“村咖”火了。2019年,英國諾丁漢大學碩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博士王繪婷被鄠邑區石井街道栗峪口村的生態環境吸引,和團隊成員將廢棄的石粉廠重新進行設計改造,“土錘咖啡”由此誕生。
“咖啡店本身是一座廢棄的石粉廠,改造后在修舊如舊的基礎上,保留了原有的水塔、鍋爐、倉庫、空心磚和舊設備,院墻由廢棄的空心磚和一些亞克力材料共同修建完成。”王利軍說。
伴隨近郊游、鄉村游等主題游興起,游客消費需求日漸豐富,擁有獨特韻味的郊區村落深受年輕游客青睞。
“從抖音上刷到了這家店,來了感覺裝修風格比較新,氛圍很好。”從市區驅車一小時余,家住灞橋區的“95”后李晨興來到“土錘咖啡”。“藝術+鄉村+咖啡”,鄉土和時尚兩種元素撞擊,咖啡店的原生態、鄉村風情,吸引著西安及周邊市民爭相打卡。
自開業以來,這個網紅咖啡店便聚集起了一批本地婦女在這里工作,她們有一個親切的稱呼,“嫂子咖啡師”。7月25日,“嫂子”咖啡師宋迺紅手下翻轉,在吧臺前拉花、打奶泡,為客人制作美式、拿鐵、卡布奇諾等咖啡。
“在村里做咖啡確實是一種不一樣的體驗,感覺比較新鮮。現在一到周末節假日,我和其他幾個嫂子就忙得不亦樂乎,有時一天要沖50多杯咖啡。”結束一天的工作后,她還會在家門口跳一會廣場舞,放松身心。
鄉村文化新內容、新場景、新業態不斷出現。近年來,通過發展文化產業,栗峪口實現“蝶變”,村道整潔,村店新潮,人情味兒十足。紛至沓來的游客不僅帶火了這個傳統村落的旅游產業,也讓村集體經濟乘勢而上,2023年收入達到52.6萬元,村民可支配收入達2.39萬元。
城鄉融合:振興更近了
“栗峪口村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堅持走‘生態+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之路,盤活閑置宅基地、舊廠房等資產,以‘保底+分紅’的模式經營,打造‘鄉創客’文化產業集群。”王利軍說。如今,“土錘咖啡”店里“嫂子”們的工資底薪為3300元。
眾多“鄉創客”的進駐和品牌運營負責人王羽分不開。來自武漢的王羽以前在一家科技企業擔任管理職位,2022年10月,他和鄉創客王繪婷合作的第一個項目“土錘咖啡”啟動。
“我們是要做可持續發展的社區型村落,需要有社區氛圍的營造,不斷有新的年輕人、新的項目。栗峪口村民風淳樸,鄉村空氣非常好,適合青年創客。”在鄉創客服務中心,王羽說,自己將通過有效規劃,推動栗峪口村從鄉村休閑綜合體向鄉村休閑度假農文旅綜合體轉化。
通過品牌運營項目的IT系統,王羽標識了村里邊的原住民、新村民,他們在村子消費的所有項目都自動打折。“我們還啟動了數字游民社區,在村里居住一周到三個月之間的為游民,我們要將這些人轉化成新村民。”他說,要用三產帶二產、一產,努力爭取讓喜歡鄉村的市區人民把鄉村當做第二家園,推動城鄉融合。”
鄉村全面振興,關鍵在人。近年來,圍繞建設“詩畫鄠邑、品質新區” 目標,鄠邑區深化“萬千行動”,打造鄉創客聯盟、鄠邑鄉創客市集等平臺,組織50位美院師生與50個村民家庭結對建設家庭美術館,鼓勵群眾在家門口創業。
如今,不少都市“鄉創客”主動選擇“返璞歸真”,走向縣城,走向鄉村。2023年11月,鄠邑區青年鄉創客服務中心在栗峪口村正式掛牌成立,憑借該村新業態窗口,通過鄉創客聯合模式,吸引更多創客走進鄉村。
記者了解到,鄠邑區引進各類人才打造56個鄉村消費新場景,“土錘咖啡”長期穩居抖音西安榜榜首,機車茶飲“ 山泡茶”成為機車發燒友的聚集地,“阿喵茶餐廳”“六藝齋”等成為網紅打卡地。近兩年,鄠邑區全體居民、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兩年全市第一。
終南山下,藝術將文化產業連接成一個整體,激活了城鄉融合的“一江春水”,為更廣闊的鄉村發展空間賦予新的可能。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