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呂梁4月26日消息 4月26日,記者從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鄉村振興局獲悉,今年該縣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采取穩就業、強產業等舉措,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確保全縣易地扶貧搬遷人員穩得住、有就業、快融入、能致富。

抓好就業幫扶

通過在安置點建立就業服務指導站,設立服務窗口、配備人員、經費、場所,以及明確安置點就業服務指導站職能及崗位職責等一系列措施,精準掌握了安置點內搬遷勞動力年齡結構、技能水平、就業意愿、就業狀態等基礎信息,從而實現了對勞動力的動態管理。截至目前,全縣7個安置點4041個搬遷脫貧勞動力,已外出務工3954人,占97.65%。其中,省外務工1466人、省內縣外務工1584人、縣內務工904人,公益崗位安置134人,扶貧車間吸納150人。

加強產業培育力度

計劃調整4個配套產業園區種植項目,確保產業園區有穩定收益。根據國家發改委“扶貧車間全覆蓋”的要求,6個安置點(100人以上)配套扶貧車間,目前,圪洞鎮盛祥居安置點和安居苑各有1個、峪口鎮興盛苑安置點有1個,剩余峪口鎮的峪安苑安置點、大武鎮的新洞上安置點和新房安置點今年建立配套的扶貧車間。

完善設施配套

今年計劃將100人以上的6個安置點配齊社區衛生室、日間照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將開府安置點和分散安置戶納入遷入地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范圍,確保搬遷群眾與遷入地群眾平等共享公共服務資源。據了解,盛祥居安置點堤防建設項目、安居苑移民小區排水渠建設項目計劃投資553萬元,與此同時,加強引導逐步完善安置點日常運行,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引導搬遷群眾自主選擇物業管理模式,確保搬遷群眾能夠自主繳納的水、電、物業、取暖等費用。

健全治理體系

100人以上的6個安置點建立了以黨組織為核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為基礎、其他經濟社會組織為補充的社區組織體系,完善各類組織工作章程和運行機制,建立“黨組織+網格長+網格員”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健全網格化管理工作制度。建立黨群服務中心,完善辦公場所,開展社區便民利民、信息咨詢等服務,提供戶籍管理、就業、就學、就醫和社保、法律咨詢等“一站式”窗口服務,提高公共服務事項辦理效率。安置點后續管理服務工作經費按照屬地納入財政預算,確保安置點各類基層組織正常運轉。選派6支駐安置點工作隊和第一書記,開展常態化駐點幫扶。

加強社會融入

基層黨組織整合資源為群眾提供服務,做到應急管理、就業推進、志愿服務、信訪調解、養老銜接、權益保障等“六個到位”。強化精神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及健康知識普及,修訂完善居民公約,倡導文明新風,逐步引導搬遷群眾行為習慣、思維方式;開展符合搬遷群眾的精神文化活動,開展星級文明戶、道德模范評選、感恩奮進教育等活動,切實發揮引導和約束作用;充分利用“愛心超市”,激發搬遷群眾內生動力。構建和諧社區。開展平安社區建設,完善社區軟硬件配套設施,探索開展“智慧社區”建設,提升社區信息化建設水平,豐富社區服務綜合信息網絡平臺功能。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風險隱患分析研判和預防化解機制,暢通信訪和訴求表達渠道,加強矛盾調解工作,將矛盾化解在源頭。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搬遷群眾自覺尊法守法愛法,積極開展群防群治、聯防聯治等綜治工作。

保障合法權益

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安置點易返貧人口實行常態化監測,通過拉網式入戶走訪排查,建立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臺賬。7個安置點監測對象106戶187人繼續享受“五個不變”政策,即搬遷后享有的退耕還林各項政策補貼保持不變;承包地、林地、宅基地和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等合法權益保持不變;城鄉居民醫保、養老、低保、五保、殘疾人補貼等社會保障權益保持不變;對農村、農民的財產轉移支付政策和渠道保持不變;享有的脫貧攻堅延續支持政策不變。(肖繼旺)

編輯:郎麒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