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張壁新村村貌(介休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村美、人和、共富,是一幅怎樣的實景圖?

盛夏時節,來山西晉中的鄉村走一走,看腳下的田埂,聞果蔬的芳香,望綠水纏繞的青山,聽鄉村振興的歌謠。這是晉中市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用心勾勒的壯美畫卷。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晉中市一張藍圖繪到底,確定了“一片一帶一圈”鄉村振興總體框架,鋪開“百村示范、千村治理”行動,由點及面、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形神兼備,全面打造鄉村振興模式,努力走出具有晉中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全域煥新顏 步步皆風景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怎么建?從何入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答案: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切入口。

晉中市把整治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先手棋,清亂除臟、栽樹修路、平田整地,點面結合、串珠成鏈,彰顯田園風光、鄉土氣息,實現全域人居環境大提升。

在介休市城關鄉南街村村民李玉梅的家里,記者看到,新改建的衛生間,地板鋪設整齊,瓷磚墻面光潔透亮,馬桶、淋浴等設施一應俱全,干凈衛生的環境令人心情大好。

“以前用旱廁,一到夏天,蒼蠅、蚊子到處飛。改廁后,衛生間美觀衛生又實用,政府還給補貼,真是太好了。”李玉梅告訴記者,隨著“廁所革命”的不斷推進,全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實現全覆蓋。

據悉,今年以來,晉中市統籌推進戶廁、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市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了80.41%;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行政村全覆蓋、達到了100%;沿汾河所有城鎮和2000人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全處理,其余村因地制宜建成生活污水暫存池、實現全轉運。介休市、昔陽縣實現了城鄉環衛一體化,分別創建成為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

在榆次區張慶鄉西長壽村,自動感應開合、計量稱重、智能除臭、滿溢報警、視頻監控管理的智能垃圾清運箱房,助力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提檔升級。村民們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刷卡、人臉識別三種方式,無接觸打開垃圾箱門進行投放,實現生活垃圾不落地。

一個個清潔鄉村,一項項有力舉措,是全市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的生動注解。打造城鄉一體“風景線” ,我市堅持“兩把掃帚掃到底”,一把掃思想灰塵,一把掃環境垃圾,截至目前,累計出動各類清運車輛1.9萬余輛,發動農戶8.49萬戶,清除廢棄建筑和殘垣斷壁2014處,整治交通沿線環境問題6324處,清理田間地頭農業生產廢棄物4710處,整治提升村容村貌1.06萬處,清理亂扔亂倒、亂堆亂放各類垃圾3.6萬余噸。

穿行各個村莊,村中道路干凈整潔,每隔幾百米就設有垃圾收集點;農家庭院錯落有致,房前屋后打理得井井有條;空地改成的小景觀,花草樹木交相輝映,美麗生機已成為晉中鄉村的尋常風景。

產業向欣榮 詩意共遠方

“村莊更美”“錢包更鼓”,問起廣大村民近年來生活的變化,樸實的兩句話里蘊含滿滿的幸福感。

走進榆次區小西溝村,滿目蒼翠、流水環繞、古建林立、民俗味兒十足。在這里,不僅可以嘗美食、看美景,還可以聽晉劇、賞非遺;既有傳統的古戲臺、票號、鏢局,又有現代的藝術館、中醫館、國學講壇。徜徉其中,游客們紛紛感嘆:這真是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好地方。

小西溝村坐擁森林17萬畝,平均海拔1050米,位置緊鄰太原市。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這里建起文旅小鎮,發展假日經濟,吸引周邊游客休閑度假,節假日日均接待游客上萬人次。“這兒離家近,風景好,交通也方便,閑暇時間帶著家人一起游玩,感覺身心都很放松。”太原市游客劉艷告訴記者。

紛至沓來的游客不僅帶火了這個傳統村落的旅游產業,也讓村集體經濟乘勢而上,收入達到220萬元,帶動全村20%的人口直接受益。

“‘千萬工程’把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推動廣大鄉村煥發‘萬千氣象’,小西溝村就是一個生動寫照。”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段燕瑞介紹道,晉中市聚焦發展鄉村產業,因地制宜,著力優化“一區示范、兩翼齊飛、三化并用”布局,打好晉中國家農高區“金字招牌”,做強農業特色專業鎮和農業龍頭企業,推動農業生產規模化、農產品加工精深化、市場營銷品牌化,城郊輻射型、農旅融合型、企業帶動型、勞務品牌型、生態康養型等特色優勢產業勢如破竹,迅速發展壯大。

在6月中旬舉辦的第五屆全省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山西選拔賽現場,榆社古建彩畫展臺上,美輪美奐的山西漢紋錦、線條勾勒精美的托花天女圖以及雕梁畫棟的精美古建筑模型吸引了眾人圍觀。

“榆社古建技藝歷史悠久,素有‘古建之鄉’的美稱。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目前,全縣從事土木建筑、油飾彩畫等古建行業的專業工程隊有100余支,直接或間接從事古建行業的有7000余人。”榆社縣委副書記、縣長魏棟介紹,近年來,榆社縣按照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的思路,扎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積極打造古建勞務品牌,從加強古建技藝保護傳承、豐富古建文化產品供給、建設古建一站式產業園區、打造高端古建文化品牌、形成全鏈條全產業格局五方面發力,進一步把榆社古建產業打造成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的新亮點。當前,行業每年總體工資收入達3億元以上,人均收入達到4萬元。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當前,詩畫鄉村、美麗家園,正講述著民、村共富的振興蝶變。

善為促善治 幸福新氣象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

今年以來,昔陽縣大寨鎮積極創新工作舉措,努力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以“小板凳”凝聚“大民心”,架起黨群干群“連心橋”。

連日來,大寨鎮黃巖村黨群服務中心內,鎮包村干部、村“兩委”成員、駐村工作隊、到村工作大學生和村民代表坐在一起,圍繞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各抒己見,做到大事小事一起議,愁事難事一起商。

村民代表趙紅梅向記者介紹,目前,村里居家的多數是老年人,通過“小板凳議事會”這種形式,面對面宣講,才能讓大家真正聽明白、懂政策,從而解決痛點和難點問題,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米”。

聽民聲、解民憂、辦實事。黃巖村還在餐廳、活動廣場、衛生室三類重點場所,利用節假日、廟會、茶余飯后等時間設立“小板凳課堂”,把“議事廳”搬到房前院后、田間地頭,黨員干部與村民坐在小板凳上嘮家常、提意見,把“干部說了算”變成“大家商量著辦”,接地氣、聚民心,頗受村民歡迎。“在我們村,‘不管大小事,板凳上商議’已經成為傳統。”趙紅梅說道。

如今,在黨建引領下,晉中市鄉村善治多點開花,治理方式不斷推陳出新。

強服務精準解難。靈石縣全面實施“百村萬戶”幸福養老工程,以幸福小院托起養老大民生。早晨8時不到,翠峰鎮陶家山村的幸福小院陸續有老人前來就餐。近期天氣炎熱,村“兩委”不僅在小院里搭起涼棚,還裝上了風扇,給老人們營造舒適的就餐環境。村民王鳳蓮高興地說:“小院菜色挺好,給老年人解決了吃飯問題,真是一件大好事。”

數字化提升效能。左權縣寒王鄉里長村是全省首批數字鄉村建設示范村。這里建成200余平方米的數字調度中心,著力打造鄉村產業、民生、安全、人居環境一體化數字平臺,助力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同時,依托日間照料中心打造智慧養老樣板,建立老年人電子健康手冊,通過佩戴健康手環實時監測身體狀況,為獨居老人安裝“火柴人”監控設備,幫助老人及子女解決養老之憂。

興文化燃動鄉村。7月14日,昔陽縣舉辦了“大寨村晚”群眾舞臺文藝專場活動,寂靜的小村沸騰了。近年來,村BA、村晚等一系列活動接連舉辦,為村民源源不斷地提供了優質的精神文化產品供給,激活了鄉村治理的“一池春水”,激發了廣大村民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干勁熱情。

逐夢篤行,馳而不息。眺望晉中山川,從美麗生態走向美麗經濟,從美麗經濟邁向美好生活,“千萬工程”花開四野,和美畫卷次第展開。(記者 楊星宇)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