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優美的后溝新村(楊洋 攝)
一座古村落,鐫刻著歷史的印記,也見證著發展的巨變。
古廟、古碑、古樹、古宅,步入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東趙鄉后溝古村旅游景區,幽靜古樸的意境撲面而來。有著“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示范基地”“中國古村落搶救保護第一村”之稱的后溝,不僅保存著相對完整的黃土高原自然地貌,還擁有大量古建筑及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世外桃源的景象在這里變為現實。
跨越千年的風雨,村落依然古韻如初,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年來,后溝村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形神兼備、留住鄉愁”的原則,大力發展文化和旅游產業,一手打造后溝古村旅游景區,一手啟動后溝新村規劃建設,探索形成了保護與開發并舉、文化與旅游融合的發展模式。
傳統村落,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形載體。如何保留傳統村落風貌、活化利用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成為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一個重要命題。為了更好激活后溝村的發展活力,也讓鄉愁有“鄉”可尋,政府、企業、村民三方持股,成立了榆次后溝古村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依托傳統建筑,培育新興業態,引入多元主體,激發發展活力。不僅先后打造文昌閣、將軍院等30余處景點,布局研學寫生基地,還邀請非遺文化傳承人回村入駐,弘揚非遺文化,常態化開展民俗表演、文藝展示、農耕體驗等活動,持續擴大古村影響力。文化、旅游、美學交相輝映,激活鄉村文旅產業“一池春水”。
通過土地流轉、場地租賃、景區分紅、旅游服務等額外收入和300畝小白梨經濟林、400畝中藥材產業園的穩定收入,后溝村人均收入達22984元,村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生活也越來越甜。榆次后溝古村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林深說,近段時間,來村里研學、旅游的游客明顯增多,通過保護與開發并舉、產業與文化共融的舉措,后溝村的產業結構實現從“單一種植業”到“農文旅融合”的精彩蝶變。
后溝村,不僅有歷史的沉淀,也有與未來的銜接。如果說后溝古村旅游景區是“為后輩留些記憶,為老人留些念想,為村子留下痕跡”,那么,后溝新村的規劃建設則是為了讓鄉村變得更美麗更富裕,群眾真正實現“詩意的棲居”。
站在后溝新村村口,只見一幢幢精致的別墅小院整齊排列在河灘邊,村民往來間有說有笑。每棟別墅都有一方小小院落,村民可以種種菜、養養花,這樣的生活好不愜意。
從昔日落后的小山村,搖身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度假村,后溝新村基礎設施實現跨越提升。后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范利軍告訴記者,為了讓古村更有古韻、村民生活更加便利,鄉村兩級積極招商引資,引進山西振鵬置業有限公司,全面啟動后溝新村建設工程,累計建成82套別墅式小二樓和32套單元樓,并配套建設黨群服務中心、農業生產用房、日間照料中心等,水、電、暖、氣一應俱全,村莊實現硬化、綠化、亮化、美化,人居環境全面改善。
新穎別致的新村與保護完整的古村遙相呼應,一面是黃土農耕文明的集中展示,一面是新農村建設的實踐成果,后溝古村煥新顏的華麗蛻變已成為全區乃至全市鄉村振興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為了持續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后溝村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為抓手,推動鄉村治理實現從“全鄉貧困村”到“全省文明村”的幸福裂變。今年以來,后溝村升級打造便民服務中心,開展“一站式、零距離”服務,解決了群眾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做到了“辦事不出村”;啟動陽光治村工程,制定網格積分管理制度,舉辦美麗庭院評比活動,持續激發村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做到了“矛盾不出村”;依托后溝景區,引導村民開辦農家樂、農家小院等,不斷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做到了“就業不出村”。
如今的后溝村,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契機,聚焦精品示范村“十有十能”標準,正昂首闊步走在“農文旅融合、產學研互促、居業游共進”的發展道路上,努力打造古韻悠揚、產業興旺、美麗宜居的示范村。
在榆次區,還有很多村子和后溝村一樣,從古而來,沉淀著歷史的厚重;向新而生,感應著時代的脈搏。這些村莊正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重新演繹著屬于自己的繁華與生機。(記者 郭娟)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