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賈村鄉五福村共4個居民組352戶1200余人,耕地面積4700余畝。五福村從環境治理和產業發展協同發力,推動五福和美鄉村建設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村集體經濟年收入2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0余元。
垃圾治理讓鄉村有“面子”
五福村把農村垃圾治理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基礎工作,作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應有之義,扎實推進鄉村面貌好起來。公共區域干凈衛生。把村莊清掃保潔和鞏固銜接緊密結合,優先聘用轄區內能夠勝任保潔崗位的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為環衛保潔員,采用“清掃車+環衛工人”模式,每天上午6:00-9:00進行清掃作業,負責進村路和村內主巷道、支巷道等公共區域衛生清掃。環衛保潔工資采用日結方式,50元/人,多勞多得。村集體平均每年花費環境衛生整治費用5萬元,均由村級衛生經費和集體收入支付,不收取農戶任何費用。垃圾轉運高效及時。認真落實“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置”閉環管理制度,固定垃圾收集點兩天一運,實現垃圾日產日清。
農業創新讓鄉村有“里子”
五福村立足自身農業基礎,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培育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頭部企業引領,招引水果頭部企業鑫榮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占地300畝的現代化葡萄苗木基地,年產脫毒砧木300萬段、脫毒接穗150萬段,著力形成現代葡萄產業的新質生產力。數字賦能提升,建設總建筑面積1590.2平方米的五福村數字農業孵化中心,一層集創業培訓、商務洽談、人才服務、檢驗檢測等功能為一體,二層設立數字創客中心和電商直播中心,周邊配套餐飲住宿中心、鮮果冷鏈倉儲車間、葡萄苗木繁育基地、蘋果示范基地,為數字農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社會化服務助力。培育壯大一批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推廣全品類、全過程、全鏈條的托管服務,讓農業生產成本更低、效益更高。全產業鏈條保障。配套產銷大數據平臺、網絡直播平臺、產地銷售展示平臺、智慧農業控制平臺、果品產后整理中心,建設蘋果分選線2條、冷鏈倉儲300㎡,極大提升了五福果業的銷售量和知名度。
五福村的發展路徑是萬榮縣扎實推進和美鄉村建設過程中的具體體現。近年來,萬榮縣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以和美鄉村建設為依托,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現代農業發展,探索形成“四專四度”的農村垃圾治理機制和加快科技興農的“四字”要訣。
“四專四度”破解垃圾治理難題
一是專戶專包,提高群眾參與度。在全縣范圍實施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全面推行“家家打掃門前屋后、戶戶自備垃圾桶箱、專人專車定點收集、巷長負責檢查評比”模式,有效激發群眾愛護環境自覺性,增強村級組織凝聚力。
二是專人專掃,提升清掃精準度。按照每400名農村戶籍人口配備1名保潔員的標準,全縣207個行政村共配備環衛保潔員880人,投放垃圾桶5000余個,明確了清掃責任、清掃范圍、清掃頻率、清掃標準,確保村村有人管、巷巷有人掃。
三是專車專收,提高轉運規范度。統籌縣、鄉、村三級設施和服務,合理優化收運處置設施布局,實行“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置”的轉運模式。“村收集”環節,由各村環衛保潔員負責進村路和村內主巷道、支巷道環境衛生清掃及垃圾收集工作。已配置垃圾收集車334輛,基本滿足村莊日常保潔和生活垃圾收運的需要。“鄉轉運”環節,由鄉鎮將各村垃圾收集完畢后,統一轉運至中轉站。建成垃圾中轉站14座、中轉能力50噸/日,配備管理人員14人、垃圾壓縮箱14套及清洗泵、鐵鍬、掃帚等作業工具。管理人員負責站內外清潔衛生并配合做好垃圾壓縮。“縣處置”環節,由縣住建部門負責將中轉站垃圾轉運至垃圾填埋場,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全縣每月處理農村生活垃圾約1045噸,垃圾轉運率100%。
四是專款專用,提優資金效益度。財政專款保障,把農村垃圾治理費用納入財政預算,每年專門列支75萬元,用于保障農村垃圾治理工作。鄉鎮專項補貼,各鄉鎮指導各村通過村集體經濟進行費用補貼,統籌轉移支付和衛生經費,定期評比檢查,建立農村環境衛生“紅黑榜”,嚴格考核獎懲落實到村。村莊專人管理,扎實做好上級財政補貼的規范使用、監督管理工作,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四字”要訣助推農業科技創新
萬榮縣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農業產業迭代升級為方向,著力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現代農業發展。
一是“真”下功夫,夯實科技興農人才支撐。秉持“讓每一個產業背后都有科研團隊和專家教授作支撐”的理念,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鄭州果樹研究所、山西農業大學、山西農科院等國內知名農業院校合作,聯合建立果業科創試驗站、苗木組培中心、蘋果重茬再生障礙實驗基地、果木香菇研發中心、香菇菌種研發中心等農業科研平臺。實施鄉土人才“30105”培育計劃(每個產業篩選儲備30名本土優秀專家,每個專家帶動培養10個技術“二傳手”,每個“二傳手”再帶動5戶農戶),全縣農業專業技術人員達到2620人、鄉土技術骨干1050名,形成了萬人規模技術推廣服務體系。
二是“新”字為要,落地科技興農關鍵舉措。堅持向新品種培育要核心競爭力、向新模式應用要整體創新力、向新技術推廣要現實生產力、向新鏈條整合要資源增值力、向新品牌認證要市場影響力,引進培育水果新品種170余種,帶動全縣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8%以上。探索建立“以株定畝、以地入股、統分結合、聯產聯營、多元增收”的特優高效聯碩果園。推出33項具有萬榮特色的農業技術集成,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第一家形成蘋果生產“十八道工序”技術集成;第一家在全國發布萬榮紅富士生產標準;第一家推廣蘋果雙套袋技術并獲科技二等獎,引領現代農業標準化、科學化、專業化發展。
三是“融”上發力,激活科技興農整體效能。萬榮縣深入推進“科技+綠色防控”融合。按標生產清潔低碳。堅持投入品應用綠色化、地膜覆蓋減量化、秸稈和畜禽糞便利用資源化,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40.12%、農藥利用率達到40.3%、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3%、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81.9%、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6.5%,被農業農村部獲批開展整建制全要素全鏈條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試點工作。綠色種養生態循環。初步形成“蘋果—果汁—果渣—飼料—畜禽—有機肥—蘋果”果品加工循環產業鏈、“果樹—果枝—食用菌—有機肥—果樹”果菇融合循環產業鏈、“果渣—畜禽—沼氣—農家肥—果樹—果渣”的果畜結合循環產業鏈等3個全產業循環鏈條。質量追溯嚴格規范。萬榮縣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面積達到31萬畝,“三品”認證企業46家、產品46個。2023年,承辦了沿黃九省(區)知識產權協作保護暨地理標志產業發展大會。
四是“實”做文章,打通科技興農神經末梢。著力在科技成果轉化與現代農業生產之間加入“社會化服務”,以服務過程的現代化帶動農業發展的現代化。全縣共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610家、家庭農場979家。其中,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7家,占全市7.95%;省級示范社17家,占全市5.59%;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3家,占全市8.84%。因地制宜發展“保姆式”全程托管、“菜單式”階段托管、“合同制”簽約托管,在托管服務中促進現代農業科技轉化應用,形成新質生產力,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