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組織開展了全省首批“企業內部勞動爭議協商工作先進典型”評選活動,濟南高新區選送的齊魯制藥入選。全省共21家企業入選,其中濟南市有2家,齊魯制藥是唯一民企入選單位。以點帶面,這次企業獲得榮譽折射出濟南高新區政府服務和企業自強“雙向奔赴”。

圍繞和諧促調解,打造企業標桿

依托大規模市場優勢和豐富的人力資源稟賦 ,高新區匯集了近45萬各類人才、14萬企業主體,相應的勞動爭議糾紛也隨之增多,利益訴求多元化。為破解案多人少、調解率低的難題,高新區不斷探索勞動糾紛多元化解。在服務理念上,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小事自己辦、大事聯合辦、新事探索辦”服務理念,傾力打造“泉新全意”調解品牌,增強調解信任度。2022年5月,高新區調解中心被評為全國首批百家金牌調解組織和山東省首批標準化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今年以來,高新區勞動仲裁庭有4269件勞動爭議糾紛在庭審前調解,庭前調解率71.2%。在調解隊伍上。2021年就開始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勞動爭議調解,特邀金牌調解員和專職調解員,組建以省級調解專家庫成員、退休法官、資深律師、人力資源管理師為骨干的調解隊伍品牌團隊,打造全省乃至全國一流的“調解鐵軍”。在調解觸角延伸上。近三年以來,重點打造齊魯制藥勞動爭議調解中心,開設調解員專題培訓課,累計培養79名調解員,前端化解力量不斷提升。今年開展“送法進企”活動10次,直接惠及職工3500余人次,通過“口口相傳”,職工法律素養普遍提高;指導企業成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今年企業內部調解各類糾紛168件,調解率98%,絕大多數糾紛不出廠區就得以解決。同時,積極推薦申報全省標準化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未來爭創全國金牌勞動爭議調解組織。

圍繞結構提技能,建設培訓新高地

為解決“有活沒人干,有人沒活干”就業結構性矛盾,高新區指導企業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一是加強學習交流。組織企業赴廣州、深圳學習先進經驗做法,開展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搭建培訓班,通過“游學+培訓”的方式,引導企業快速掌握技能人才培養路徑。二是完善培訓資質。指導企業申報技能人才自主評價資質備案,成立技能鑒定中心,建設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并于2024年授予區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累計實現企業自主培訓、鑒定員工3148人,其中高級工934人,技師73人、高級技師209人。三是豐富以賽代評。今年先后支持企業承辦山東省第三屆黃河流域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技能大賽(化學檢驗、應急救援)、2024年技耀泉城海右技能人才大賽暨濟南高新區第八屆職業技能大賽(化學檢驗員、藥物制劑工)等省、市各級競賽,累計組織企業158名職工參加11場競賽,培養山東省技術能手2人、省醫藥行業首席技師8人、濟南市技術能手18人、濟南市勞動競賽先進個人1人,人才梯隊日益完善。創新未來概念。探索建設全國首家“職業Mall(職業建設綜合中心)”,以服務齊魯制藥等鏈主企業和轄區勞動者為重點,以“服務一人,就業創業成功一人”為目標,打造集新職業標準開發、就業創業培訓、技能鑒定、人力資源流動、創業孵化、勞動權利保障為一體的“六位一體”綜合性服務平臺,實現就業生態一體化全周期服務“高新模式”。

圍繞環境建制度,探索全國經驗

高新區基于近年來基層一線工作實踐,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逐步摸索出了務實管用的“小經驗”。2021年,在全國首次推出“調裁審援會”一體化服務模式,將調解組織、勞動爭議仲裁、法院、工會、司法等多個部門成立專班,提高工作可預期性和一致性,發揮“1+1>2”的效能。2023年6月,人社部調研組高度認可高新區調解做法。去年冬季以來,根據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為主的欠薪案件高發實際,率先在全省推出“調確查援會”一站式服務,就是將公安、信訪、住建等單位共同進駐專班,對調解結果及時通過司法確認、行刑筆錄等方式予以固定。對個別案件及時合法啟動調查手段快速結案。在“調裁審援會”和“調確查援會”這些有益探索的基礎上,今年逐漸成熟了“12344”的具有功能園區特色的和諧勞動治理格局,即1個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套機制,就是“調裁審援會”和“調確查援會”;3套人馬,就是根據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在一個地域上設置街道辦事處、專業招商園區、濟高控股二級平臺公司,在這三類單位中選派骨干加強培訓,分別負責社會治理、招商引資、投融資建設的有關欠薪案件;4個陣地,就是和諧勞動維權熱線中心、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區級清欠專班和勞動爭議派出庭;4維協同,就是強化部門協同、社會協同、層級協同和區域協同。特別是派出庭,今年在漢峪金谷片區設立全省首家商務區勞動爭議派出庭,就近為園區解決勞資糾紛,建立勞動維權“15分鐘服務圈”。今年以來,累計審理各類仲裁案件252件,調解142件。

家國情懷善擔當,反哺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齊魯制藥堅持以人為本、家國情懷,主動擔當,連續多年位列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十強、榮膺山東社會責任企業榮譽稱號。2023年,企業擁有11個生產基地、12家子公司、3.9萬名員工,銷售收入389.6億元,出口9.2億美元,產品出口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惠及約15億患者,連續多年位列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十強。企業在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方面,不遺余力、久久為功。一是加大實訓場地投入。整合場地設備資源,累計投入近5億元,投入2229臺實訓設備,打造14個實訓場地,可容納200余人進行實訓,為學員實操培訓提供堅實支撐。二是加強培訓教材開發。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并結合自身生產需求,完成藥物制劑工、有機合成工、化工總控工和化學檢驗員4個職業的培訓教材24冊,共計258.2萬字,并已成功申請國家作品登記證書,成為國內醫藥行業創舉。三是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面對形勢嚴峻的就業市場,每年堅持拿出定量崗位,面向應屆畢業生等招聘重點群體,近三年招聘高校畢業生近5000人。與此同時,濟南高新區做好政策指導,協助企業申領享受各類就業、社保補貼300余萬元,實現政企合作共贏。(濟南高新區社會事務部孫一飛、李麗)

編輯:唐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