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30周年,近日到劉公島參觀,不禁令人扼腕嘆息。大清帝國擁有當時世界上先進的巡洋艦、號稱亞洲第一艦隊,竟然全軍覆沒,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屈辱條約?戳T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思緒不禁回到那個云譎波詭的戰火年代。

兩次鴉片戰爭失敗的慘痛教訓,終于使閉關鎖國、盲目自大的大清帝國開始睜開眼睛看世界。從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起,以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等為代表的洋務派掀起了一場以“自強”“求富”為目標的洋務運動,在不傷及清廷政治體制下,“師夷長技以制夷”,創建新式海軍,發展軍用、民用工業,使近代工商業獲得較快發展。

至1890年,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廣東四支艦隊,擁有大小艦艇75艘,總噸位達69843噸,暫居亞洲第一。其中北洋海軍擁有英、德訂制的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七千噸位的巡洋艦2艘、二千噸位以上的戰列艦6艘,總噸位36708噸,號稱“亞洲第一艦隊”。而日本海軍二千噸位以上的戰艦僅有5艘,總噸位約17000多噸。

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資本主義得到較快發展,與封建武士道結合,產生了極具擴張性的軍國主義。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在《天皇御筆信》中宣稱“開拓萬里波濤,宣布國威于四方”,蓄意向海外擴張,確定了以中國和朝鮮為主要目標的“大陸政策”。

明治維新不但在軍工、航運、礦冶、鐵路、電信等方面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而且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國防等領域也勵行改革,實施了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三大政策。先后實行軍制改革,義務教育改革,頒布憲法,開放黨禁、成立國會,實行君主立憲制,各方面顯示出蓬勃朝氣。為趕超大清帝國,自1890年開始,厲兵秣馬,以國家財政收入的60%發展海陸軍。明治天皇帶頭節衣縮食,每年從宮廷經費中擠出三十萬元,文武百官從薪金中捐出十分之一,全國富豪亦紛紛捐款,補充造船費用。

至甲午戰前,日本已建立起一支擁有12萬名常備軍和25萬預備役的新式陸軍,包括6個野戰師團和1個近衛師團。海軍有軍艦32艘、魚雷艇24艘,總排水量72000噸,超過了北洋海軍。同時,還派出大批間諜在中、朝活動,對北洋軍艦的航速、火炮口徑,以及威海、旅順軍港地形地貌等已全部掌握,繪成了包括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及渤海沿線的詳細軍用地圖,上面村莊、道路、炮臺、營房、山嶺、河流、水井、樹林等都標示得清清楚楚。

但大清朝廷對日本的認識還停留在“蕞爾小邦”的階段,“不以倭人為意”。在日本傾全國之力擴充軍備,戰爭危險日益迫近的緊要關頭,反而放松了國防建設。戶部尚書翁同龢迭次以“部庫空虛,海疆無事”為由,奏明停購船炮,削減軍費預算,從1888年開始停止購進軍艦,1891年停止撥付海軍器械彈藥經費。為籌備慈禧太后六十大壽,竟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

慈禧太后,原名葉赫那拉·杏貞,1835年11月生于京師鑲藍旗軍功之家。自幼工于心計,少而慧黠。1852年,十七歲的葉赫那拉氏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次年晉封懿嬪,因生下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冊封懿貴妃。咸豐帝體弱多病,略通文墨、熱衷權力的懿貴妃時常代筆批閱奏章。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18000人長驅直入,攻入北京。咸豐帝攜懿貴妃倉惶逃往避暑山莊。英法聯軍瘋狂搶掠50天,將圓明園、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珍寶搶劫一空,然后縱火付之一炬。清政府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沙俄亦趁火打劫,先后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比英、法、德、意、荷五個國家面積之和還大。

1861年8月22日,沉迷酒色、嗜食鴉片的咸豐帝在熱河行宮駕崩。年僅六歲的載淳即位,尊皇后鈕鈷祿氏為慈安皇太后;尊懿貴妃為慈禧皇太后。慈禧合謀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奕?發動辛酉政變,顧命八大臣肅順被斬首,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賜令自盡,其他五人遭革職遣戍。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將年號定為“同治”,表示臨朝同治之意。

1874年1月12日,剛剛親政一年、年僅19歲的同治帝載淳因天花駕崩。慈安、慈禧在養心殿西暖閣召見奕?、奕譞、文祥、李鴻藻、翁同龢等王公大臣。

慈禧發問:“此后垂簾如何?”

議政王奕?回奏:“宗社為重,請擇賢而立,然后垂簾!

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文祥諫言:“國家多難,宜立長君!

慈禧當作沒聽見,當即訓諭:“文宗(咸豐)無次子,今遭此變,若承嗣年長者,實不愿,須幼者乃可教育,F在一語即定,永無更移,我二人同心,汝等敬聽!

慈禧宣布懿旨,讓醇親王奕譞的兒子、也是她和咸豐帝的侄子、自己胞妹婉貞之子載湉繼位。由于同治帝沒有子嗣,按制應過繼其晚輩“溥”字輩的人為嗣子繼位,慈禧就會成為太皇太后,應由同治皇后阿魯特氏垂簾聽政,這就影響了慈禧獨攬大權。這個違背祖制的決定使諸臣震驚,奕譞更是“驚遽敬唯,碰頭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

慈禧遂派孚郡王奕譓及御前大臣,立即帶暖輿前往醇親王府迎接載湉。年僅3歲的載湉半夜被抱入皇宮時,哭著鬧著:“我不想當皇上,我要吃奶,我想睡覺!

初六日凌晨,載湉被擁入乾清門,至養心殿謁見兩宮皇太后,以承繼文宗皇帝(咸豐)為子的名義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年號光緒,慈安、慈禧又一次垂簾聽政。

光緒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慈安太后猝然病逝于鐘粹宮。不久,慈禧太后發動甲申易樞朝局之變,罷免了集內政外交大權于一身的奕?議政王、軍機大臣等職。從此,慈禧太后得以獨掌大權,前后統治大清帝國近半個世紀。

兩宮垂簾之初,慈禧名義上地位次于慈安皇后,尚能收斂,在議政王奕?等人的輔佐下,整飭吏治,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官員及團練武裝,先后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等起義,收回了新疆,使清王朝獲得暫時穩定。支持洋務派開展洋務運動,使近代工商業獲得初步發展,客觀上對中國的近代化起到了積極作用,一時被詡為“同治中興”。慈禧太后也有些洋洋自得,獨斷專行更加肆無忌憚。

光緒十五年(1888年)正月,由慈禧做主,將自己胞弟葉赫那拉·桂祥之女靜芬立為光緒帝皇后,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封瑾嬪、珍嬪。慈禧一度撤簾訓政,但朝內一切用人行政,仍出慈禧之手,“上事太后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

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1894年11月7日)是慈禧六十大壽,詔令頤和園舉行盛大慶典。自1893年1月,就委派禮親王世鐸、慶親王奕劻、各部尚書等總辦萬壽慶典。自紫禁城西華門至頤和園東宮門沿途所經,分設六十段點景,建造各種不同形式的龍棚、經壇、戲臺、牌樓和亭座。令全國各地貢獻圣壽禮品。江南、杭州、蘇州三個織造衙門,特造彩綢十萬匹,以供慶典之需。

頤和園坐落于北京西郊,前身為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為迎接慈禧六十大壽,自光緒十四年(1888年)開始重建,改稱頤和園,作為慈禧太后休養的離宮。園內有萬壽山、昆明湖、排云殿、仁壽殿、樂壽堂、玉瀾堂、佛香閣、寶云閣、文昌閣、大戲臺、四大部洲、十七孔橋等景點建筑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處,有亭、臺、樓、閣、殿、堂、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余間,依山傍水,富麗堂皇。

當時,清政府財政狀況年歲入庫銀8000余萬兩,歲出7700余萬兩。由于頤和園大興土木耗費巨大,導致國庫空虛,借口在頤和園昆明湖操練水軍,公然挪用海軍經費。頤和園工程耗銀達800余萬兩,其中挪用海軍衙門經費達737萬兩之多,另外中南海、北海宮苑工程挪用海軍經費庫銀440萬兩,致使北洋艦隊多年未購置新艦,缺乏先進武器和彈藥,使一度領先亞洲的海軍又落后于日本。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大清帝國請求出兵幫助鎮壓。直隸提督葉志超和太原鎮總兵聶士成奉命率淮軍2000人,于6月6日在朝鮮牙山登陸。在大兵壓境之下,6月10日,朝鮮義軍和政府達成和議。但日本仍乘機派兵到朝鮮,6月9日至12日,先后派先遣隊1200余人,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借口進入朝鮮首都漢城。朝鮮政府要求中日兩國撤兵,但日軍仍繼續增兵,蓄意挑起戰爭。6月16日,大島義昌少將率領第九混成旅團在仁川登陸,侵朝日軍達到8000余人,比駐朝清軍占絕對優勢。

1894年7月,清軍駐朝將領和國內輿論紛紛請求清廷增兵備戰,朝廷形成了以光緒皇帝、戶部尚書翁同龢為首的主戰派和以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李鴻章為首的主和派。以光緒帝恩師、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翁同龢為首的清流派,掌管軍機處,光緒帝“每事必問翁同龢,眷倚尤重”,被稱為帝黨。直到7月中旬,中日談判破裂后,李鴻章才應光緒帝的嚴厲要求,開始派兵增援朝鮮。

1894年7月17日,日本大本營作出開戰決定。7月23日凌晨,侵朝日軍突襲漢城王宮,擊潰朝鮮守軍,挾持朝鮮國王高宗李熙,解散朝鮮親華政府,扶植國王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上臺攝政,清廷駐朝鮮大臣袁世凱倉惶溜回國內。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日軍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在朝鮮豐島海面,突然襲擊了增援朝鮮的清軍“濟遠”和“廣乙”號軍艦,并擊沉了清軍借來運兵的英國商輪“高升”號,制造了聞名中外的高升號事件,英國船員和871名清兵殉難。1894年8月1日,中日雙方正式宣戰,甲午戰爭爆發。

日軍在發動豐島海戰偷襲的同時,大島義昌少將率第九混成旅團向駐牙山、成歡驛的清軍發起了進攻,激戰一天。葉志超、聶士成謊報大捷,率部北撤到朝鮮北部重鎮、平安道首府平壤,與國內前來增援的部隊會師。

1894年9月15日,日軍兵分四路圍攻平壤,高州總兵左寶貴壯烈殉國,戰局處于膠著狀態,總指揮葉志超下令全軍連夜撤退。日軍在清兵退路上設伏截擊,清軍死傷2500余人,余部狂奔五百余里,一路逃至鴨綠江邊,日軍占領朝鮮全境。

9月16日,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率大小艦艇12艘,護送5艘運兵船4000余名援軍到達朝鮮。17日中午11時許,北洋艦隊在鴨綠江口大東溝返航時遭遇日軍阻截,丁汝昌毅然下令迎戰,黃海海戰由此爆發。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海軍中將伊東佑亨親率第二游擊隊和第三游擊隊及水雷艦隊戰艦12艘,其中有8艘5000馬力以上的主力艦和巡洋艦投入戰斗。霎時間,雙方艦隊百炮齊放,硝煙彌漫,海水沸騰。

中日雙方軍艦數量雖然旗鼓相當,但清軍3000噸以上軍艦只有2艘,而日軍3000噸以上軍艦8艘。北洋艦隊均速12.8節,沒有一門速射炮,平均每分鐘發射一枚實心穿甲彈。而日軍艦隊均速14.5節,機動性強。世界第一快艦“吉野”號,航速可達23 節,裝備了最新式的速射炮和最先進的光學瞄準鏡,每分鐘可發射10發炮彈,并且是殺傷力極強的高爆開花彈,具有明顯優勢。

交戰初始,日艦炮火即擊毀了北洋旗艦“定遠”號上的信旗桅桿及瞭望臺,在瞭望臺上督戰的丁汝昌墜落到甲板上受傷,信號指揮失靈。右翼總兵兼“定遠”旗艦管帶劉步蟾代行艦隊指揮之職,先后擊傷日旗艦“松島”號、“比!碧柡汀俺喑恰碧。

“致遠”艦在日艦圍攻下多處受傷,船身傾斜。中軍中營副將、管帶鄧世昌慷慨赴難,命大副開足馬力撞向日軍主力艦“吉野”號,決意與敵同歸于盡。日艦官兵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艦射擊,“致遠”艦魚雷發射管被炮彈擊中,引發魚雷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及全艦250余名官兵壯烈殉國!敖涍h”艦亦中彈起火,管帶林永升及全艦官兵二百余人陣亡。

黃海海戰歷時5個小時,北洋艦隊損失軍艦5艘,死傷官兵千余人;日本艦隊“松島”“吉野”“比!薄俺喑恰薄拔骶┩琛5艦亦受重創,赤城艦長坂元八郎太少佐被擊斃,死傷官兵600余人,率先逃逸戰場。李鴻章為保存實力,命令北洋艦隊躲入威海港“保船制敵”,不準巡海迎戰,日軍奪取了黃海制海權。

戰爭之初,朝野輿論皆認為大清必勝。光緒帝主戰,慈禧亦主戰,希望戰勝為大壽添彩,因而“不準有示弱語!钡斍遘娫趹饒錾辖舆B失利后,慈禧太后擔心戰爭持續下去會影響其60大壽,轉而支持避戰求和,幻想外國出面調停。

平壤戰役失敗后,慈禧太后重新起用被罷黜的恭親王奕?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請求英國聯合美、俄共同調停中日戰爭,但沒有獲得任何結果。清廷遂集中兵力加強對遼東地區的防御,募集30營3萬大軍,分左右兩翼防線,形成綿亙數十里的鴨綠江防線。

10月25日凌晨,曾任首相、陸軍大臣的山縣有朋大將親自掛帥第一軍司令官,統率日軍第三師團和第五師團3萬余人,趁夜越過浮橋,向清軍陣地發起攻擊。清軍傷亡重大,被迫撤出虎山陣地,其他清軍不戰而逃。日軍不費一槍一彈占領了九連城和丹東,三萬重兵駐守的鴨綠江防線全線崩潰。

10月24日夜,大山巖大將指揮的第二軍25000兵力在軍艦掩護下,開始在旅順后路上的花園口登陸。日軍登陸歷時十二天,清軍竟坐視不管。11月6日,日軍進占金州。

10月28日,因南書房、上書房等翰林主戰派上折呼吁“停止頤和園工程、停辦點景以移作軍費”,其中有珍妃的老師翰林侍讀學士、狀元文廷式和珍妃堂兄、禮部侍郎志銳。慈禧聞聽大怒:“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身不歡!苯杩谡溴傲暽懈∪A,屢有乞請”之名降為貴人,遭“褫衣廷杖”刑罰,文廷式被革職,志銳被貶放邊疆。

就在兵臨城下的危急時刻,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籌辦仍未停止,懿旨“所有慶辰典禮,著仍在宮中舉行!睘樯諟蕚涞氖罪椈ㄙM黃金1萬余兩,置辦衣服合白銀23萬兩,從頤和園回紫禁城所經道路209處景點形象工程費銀240萬兩。因園工用款不敷,竟以海防名義馳書各省集資260萬兩;向京內外臣工攤派,宗室王公、京內各衙門、各省督撫將軍等文武官員上貢報效銀298萬兩,還向英國銀行借貸一千萬兩。

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日(1894年11月7日),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慶典。慈禧御禮服,由樂壽堂乘八抬花桿孔雀頂轎出神武門,至壽皇殿列圣前拈香行禮畢,升皇極殿寶座,光緒帝率諸王大臣行三跪九叩禮。禮畢,慈禧與光緒帝及眾大臣聽戲三日,共同歡慶六十大壽。

正當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滿朝文武歌舞升平的當天,日軍兵分三路向大連灣發起進攻,大連守將趙懷業聞風潰逃。日軍不戰而得大連灣,然后向旅順進逼。

旅順地處遼東半島西南端,扼渤海灣門戶,號稱“東方第一要塞”。旅順地區清軍有七位統領,轄33個營14700人,但互不隸屬,有將無帥。捐納道員的北洋海軍水陸營務處總辦龔照玙與黃仕林、趙懷業、衛汝成三統領先后潛逃,出身捻軍、目不識丁的總兵姜桂題被推為統帥。11月21日,日軍第十二旅團向旅順口發起總攻,當晚,旅順陷落。日軍在城內連續屠殺4天,濫殺手無寸鐵的無辜平民兩萬余人,制造了駭人聽聞的旅順大屠殺慘案。

旅順失陷后,日本海軍在渤海灣獲得重要基地,從此北洋門戶洞開,北洋艦隊深藏威海港灣內,時刻處于日本海軍威脅之下。

威海衛位于山東半島東北段,與遼東半島遙相對峙,共扼渤海門戶,素有“渤海鎖鑰”之稱。為防倭寇侵擾,自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設立威海衛,屯兵駐守,成為海防重地。衛城背倚群山,前臨海灣,地勢險要,主峰仙姑頂高達417.8米。威海灣位于兩岬之間,呈半圓形,海岸線長30余公里,是天然深水良港。灣口闊7公里,海拔153米、方圓3平方公里的劉公島雄踞海灣出口中央,成為海上天然屏障。

光緒十四年(1888年)12月,北洋海軍正式成軍,劉公島成為北洋海軍基地和提督署駐地,擁有戰艦22艘,另有訓練艦、魚雷艇等20余艘。島上有海防炮臺6座,與威海灣南北兩岸6座炮臺遙相呼應,控扼威海灣南北兩個?。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早年曾參加太平軍,后投李鴻章的淮軍,任馬隊營官,累官至北洋海軍提督。旅順陷落后,丁汝昌被革職留任。

李鴻章調派綏、鞏軍各4營2000余兵力分別駐守北幫炮臺、南幫炮臺,配備新式大炮100余門。威海衛港內尚有北洋海軍各種艦艇26艘,同時在劉公島上駐扎北洋護軍,并在海港東西兩口布設防材和敷設水雷248顆。整個膠東半島約有步兵40個營、騎兵8營、水雷2營,共3萬余兵力。但陸地步兵并不受北洋艦隊節制,為制衡李鴻章,清流派奏請光緒帝,調來捐官出身的安徽巡撫李秉衡出任山東巡撫。李秉衡退避萊州,以種種借口不發援軍,以至于劉公島成為一座孤島。

1895年1月18日凌晨,日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采取聲西擊東戰術,派出“吉野”“秋津湖”和“浪速”艦到蓬萊海域,連續佯攻炮擊登州城兩日,造成日軍在登州登陸的假象,以轉移清軍視線。1月20日拂曉,大雪紛飛,霧海茫茫,日本陸軍大將大山巖司令官指揮“山東作戰軍”第二師團、第六師團和第十二混成旅團34600余兵力和3800匹戰馬,在聯合艦隊25艘軍艦、16艘魚雷艇的掩護下,乘50艘運兵船,在榮成灣龍須島冒雪搶灘登陸。

山東巡撫李秉衡弄不清日軍在何處登陸,只好分兵把守,駐守榮成灣的300名河防軍一擊即潰,榮成縣城竟無軍隊防守。日軍兵不血刃地占領了榮成縣城,在榮成電信局接到威海電報,詢問日軍登陸情況,日軍通訊兵回電:“沒有一個日本人!彪S即切斷了通向煙臺和威海的電線。1月23日,日軍全部登陸完畢,然后分南北兩路向威海挺進,沿途僅遇微弱抵抗。

1月30日凌晨,即光緒二十年除夕,日軍對威海南幫炮臺發起總攻,炮臺統帶劉超佩稍戰即逃。不到一天時間,南幫陸路炮臺和海岸炮臺陸續失守,其中摩天嶺炮臺被日軍占領后,用繳獲的大口徑克虜伯大炮居高臨下調頭轟擊停泊在威海灣里的北洋艦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也從海上封鎖港口,從東面炮擊威海衛艦隊。丁汝昌率艦隊向炮臺發射排炮,日本陸軍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純少將旅團長在摩天嶺炮臺讓隨軍記者擺拍時,被“定遠”艦炮火擊斃。

2月2日上午,日軍第六師團在進攻威海衛城時發現,守城清軍早已不戰而潰,便兵不血刃占領威海城,隨后向北幫炮臺包抄。2日下午,日軍占領北幫炮臺,威海衛陸地全失,劉公島成為孤島,北洋艦隊處于日本海陸軍的合圍之中。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致書丁汝昌勸降,丁汝昌斬表示“決不棄報國大義,今惟一死以盡臣職!

日本海陸兩軍配合,利用原清軍陸路炮臺,連日攻擊北洋艦隊,威海灣內外,炮聲隆隆,硝煙彌漫,水煙四濺,“來遠”“威遠”“寶筏”等艦相繼沉沒。2月5日凌晨,日軍8艘魚雷艇趁夜偷襲,“定遠”旗艦中雷擱淺,右翼總兵兼“定遠”艦管帶劉步蟾自殺報國。丁汝昌移督旗于“鎮遠”艦迎戰,先后打退日軍8次進攻,擊傷兩艘日本軍艦和魚雷艇5艘,日旗艦“松島”遭受重創。

2月7日,日軍艦艇40余艘排列威海灣南口外,完全控制了威海灣內殘存的北洋艦隊的出路,日本陸軍也用陸路炮臺向港內猛轟。魚雷艇管帶王平率12艘魚雷艇潛逃,被日軍艦艇炮火擊沉或俘獲。

2月11日,北洋艦隊彈盡援絕。北洋海軍提督幫辦英人馬格祿和洋員美人浩威等,勾結部分貪生怕死清軍將領,公開威脅海軍提督丁汝昌投降,各艦水手亦下跪哀求生路。丁汝昌在得到陸路增援無望電報后,令剩余艦船突圍,無人執行;旋令各艦沉船,亦遭抵制,丁汝昌悲憤自殺。

2月12日,威海營務處候選道牛昶昞與外國顧問盜用丁汝昌名義起草降書,鈐以北洋海軍提督印,派“廣丙”艦管帶程璧光,乘“鎮北”炮艦向日軍乞降。14日,牛昶昞與伊東佑亨簽訂《威海降約》。2月17日,日軍艦隊開進威海港,占領北洋海軍司令部,俘獲港內剩余艦只,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日軍攻占遼東半島和威海衛后,直接威脅到京津安全。正月十五日,光緒帝憂心忡忡地詰問諸位軍機大臣:“國事如此,你們有何御敵良策?”諸臣沉默不語,以至流汗沾衣。慈禧太后為求停戰,決心不惜代價議和。

1895年3月,李鴻章被任命為頭等全權大臣,以美國前任國務卿科士達為顧問,前往日本山口縣馬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務大臣陸奧宗光進行議和談判。雙方反復辯論,談判一時陷入僵局。

3月24日下午,第三輪談判結束,李鴻章走出春帆樓,乘轎返回驛館。日本刺客小山豐太郎突然竄出,朝他頭部開了一槍。李鴻章左頰中彈,血染官服,當場昏厥。世界輿論嘩然,紛紛譴責日本。在國際輿論壓力下,伊藤博文同意停戰,并減少賠款一億兩白銀。

4月10日,伊藤博文提出日方最后通牒案,并對李鴻章說:“中堂見我此次節略,但有允、不允兩句話而已!崩^以增兵再戰進行恫嚇。李鴻章發電報請示,光緒帝電諭“如竟無可商改,即遵前旨,與之定約!

4月17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伊藤博文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條約主要內容為:中國承認朝鮮“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兩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地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人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進程。同時,甲午戰爭的失敗,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從而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的高漲。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先進的武器,沒有先進的理念,同樣也要挨打。喚起中華民族千年之覺醒,始自甲午一役也。甲午戰爭的慘痛教訓,不能不引起深刻反思。(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編輯:劉博倫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