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7月3日消息(記者劉博倫)說起激光產業,不少人會想到武漢光谷,以光通信為發展基礎,從“一束光”起步打造“光之城”。

如今,從濟南同樣走出“一束光”,其誕生就與制造業緊密相連,隨著“光束”的不斷匯集,濟南激光產業能級也得到了質的飛躍,激光應用市場前景也更加廣闊,同時吸引了更多激光企業在濟南“生根發芽”。

探尋“光”源:“新質”取代傳統

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正在加工零件(央廣網記者 劉博倫 攝)

“我們公司自主研發的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相較于傳統激光切割機,切割綜合效率提高3—5倍,廣泛應用于汽車、航天機械零件的制造。”濟南金威刻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蔣習鋒說,過去三維切割設備長期依賴進口且生產成本過高,這項激光技術的研發無疑是為制造需求“解題”。“現在我們能夠將自己的產品出口到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今年的產值有望突破15億元。”蔣習鋒告訴記者。

展廳內的激光切割機擁有更小的體型并更容易上手(央廣網記者 劉博倫 攝)

技術的推陳出新也讓激光應用更加廣泛,在濟南金威刻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廳里,記者看到不少精美的飾品擺件都能夠由激光雕刻設備現場制作,耗時短且無污染。“像這種雕刻機之前都是洗衣機大小,很笨重,多是工廠使用,隨著技術的革新,現在的雕刻機已經只有打印機大小,在自己家就能DIY一些掛件或者飾品。”蔣習鋒介紹道。展廳內,記者只需在電腦上輸入自己想要雕刻的內容,雕刻機很快就能在材料上雕刻出來。

激光雕刻機在短時間內完成簡短文字內容的雕刻(央廣網記者 劉博倫 攝)

各類應用于礦井下的激光傳感設備(央廣網記者 劉博倫 攝)

在山東微感光電子有限公司內,記者看到各類應用于礦井下的激光傳感設備。“我們最新研發的激光一氧化碳傳感器模塊在實際應用中最大的優勢就是穩定性好、自診功能強,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人員下礦檢修設備的次數,既節約維護成本又能從根本上保障礦下作業人員的安全。”山東微感光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濤說道。

工人正在生產激光傳感器(央廣網記者 劉博倫 攝)

記者了解到,激光不僅能用于礦井作業環境的提前判斷,還可以應用于礦難救援,特定的設備能夠將聲音產生的震動通過激光進行還原,受困人員在礦井內敲擊管道就能根據信號鎖定被困位置,大幅提升救援效率。

逐“光”前行:產業能級躍升

科研人員正在研發制作激光設備(央廣網記者 劉博倫 攝)

“我們的高能泵浦用1000W激光巴條器件、高可靠性670nm半導體激光器等多項成果被評為國際領先水平,攻克了高溫紅光激光器可靠性難題。”山東華光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德華介紹,華光光電近年來在激光芯片、器件等領域不斷實現技術突破,2004年,650nm激光器芯片產銷量位居國內第一位,如今仍是第一。

實驗室內,技術人員正在對設備進行質量檢測(央廣網記者 劉博倫 攝)

除了企業加大激光設備的自主研發力度,激光領域的產學研合作也更加密切。“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怎么把原本高門檻、高附加值的激光技術,變成能夠廣泛應用的技術品類。” 山東鉑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百濤坦言,要讓激光設備滿足應用場景的需求,并且在成本上可接受,與科研院校進行合作是一條捷徑。“作為國內少有的擁有精通光纖和固體激光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我們的技術核心就是來自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及省科學院激光所,這也是技術創新實現商業化落地的具體表現。”

濟南持續完善“平臺賦能+企業集聚+應用驅動”的協同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山東大學國家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科學院激光所等一批高等院校和專業研發機構的資源優勢,聯合骨干企業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創新項目,在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支撐軟件等關鍵領域不斷實現新突破,產業能級加速躍升。3年來,全市已有16個項目入選山東重點技術創新項目。

“光”繪未來:“激光之城”崛起

邦德激光全球總部基地項目施工現場(央廣網記者 劉博倫 攝)

來到邦德激光全球總部基地項目施工現場,記者了解到,項目主樓目前已封頂,1號廠房預計今年10月投入使用,整體項目有望2024年底竣工,2025年3月投入使用。“整個項目投入使用并開始運營的話,邦德激光年產值將達60億元左右。”濟南邦德激光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辦主任王魯說,邦德激光總部的建成也將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來濟設廠,加快激光產業鏈一體化發展。

工作人員正在對激光感應設備進行調試(央廣網記者 劉博倫 攝)

濟南開展激光產業鏈精準招商引資也為產業能級躍升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據了解,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全面梳理激光裝備產業鏈主骨干企業清單、重點招引方向及目標企業清單、項目落地載體清單“三張清單”,明確23家全市鏈主骨干企業、三大重點招引方向和18家重點招引企業。“今年以來,全市謀劃招引重點項目14個,總投資40.35億元,為產業發展積蓄強勁動能。”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耿汝年說。

技術人員正在安裝準備進行出口的激光設備(央廣網記者 劉博倫 攝)

截至目前,濟南已成為北方最大、國內重要的激光裝備產業基地,全市激光企業達320多家,產業規模達200億元,以激光切割為主的激光裝備出口規模達40億元,居全國第一。“中國激光第三極”在濟南加速崛起。

編輯:唐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