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詐騙團伙的詐騙手段也越來越高科技化,比如竟然用上了“AI換臉”技術。近日,內蒙古包頭警方發布一起利用人工智能(AI)實施電信詐騙的典型案例,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鐘內被騙430萬元。
詐騙都用上AI技術了,這不得不令人感慨。從媒體曝光情況看,普通人對AI詐騙手法很難辨識。詐騙分子用AI生成聲音、換臉,真可謂“栩栩如生”、真假難辨。受害者的選擇甚至都不是隨機的,而是通過AI技術篩選受騙人群,比如經常搜集投資信息的人群,就有可能被精準選中。詐騙分子對AI的運用,進一步拉開了和普通人之間的技術差距,一般人可謂防不勝防。據相關部門發布的警情信息顯示,類似AI詐騙呈現多發趨勢,詐騙“成功率”也在提升。
面對不法分子用AI技術詐騙這一新趨勢,普通人并非全無辦法,最關鍵、最重要的辦法就是要提高自身警惕性,在轉賬前運用多重識別驗證方式,或是讓對方做出指定特定動作等。同時,在日常網絡使用中,不輕易提供人臉、指紋等個人生物信息給他人,不發布帶有隱私信息的視頻圖片等,這些或多或少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效果。
即便如此,一些防范方法在實際操作中依然有較高難度,比如一個被換臉的“領導”請你轉賬,一般人恐怕很難想到讓領導“張張嘴”“眨眨眼”來驗證。即便如此,個人仍應多個心眼,多方求證聯絡,坐實信息準確性,千萬不可麻痹大意。相信真實的領導和朋友、合作伙伴,不會因你的較真、謹慎而和你過意不去。
利用AI技術進行電信詐騙的案例,為我們全社會敲響警鐘。要對這類騙術進行釜底抽薪的打擊,關鍵是有關各方要提升反詐手段的“更新迭代”。比如,應實施更有力的隱私保護措施,防范公民隱私泄露;要提升技術偵察手段,在AI詐騙出現之時就予以技術攔截;要提高追繳能力,在詐騙發生后可以迅速偵破,挽回損失。此外,更要順藤摸瓜深挖背后的黑色產業鏈,從源頭打擊AI詐騙。
當“魔高一尺”,我們就要“道高一丈”。用更全面的防范、更尖端的技術、更嚴厲的打擊,多管齊下,合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當然,最關鍵之處,還是我們每個公民要做好個人信息安全。(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夏研)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