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子源
隨著存款利率再度下調,銀行理財市場規模持續回暖。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近日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4年上)》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28.52萬億元,較2023年12月末增長約1.72萬億元;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1.22億個,較年初增長6.65%,同比增長17.18%。
“存款搬家”不會影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只是改變了服務的方式。先看存款,作為金融中介機構,銀行把分散在各個儲戶手中的存款集中起來,為有融資需求、符合條件的企業、個人發放貸款。再看銀行理財,投資者將資金交給理財公司,理財公司通過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渠道,將資金配置給有需要的企業。也就是說,“存款搬家”至銀行理財市場后,資金依然投向了實體經濟,只不過渠道有別。
對“存款搬家”投資者也要辯證看待。投資者不宜簡單認為“哪個產品收益高我就買哪個”,而是要充分、全面地理解存款與各類理財產品的區別,根據自身對收益率、流動性、投資風險的偏好,結合近期資金收支的實際情況以及遠期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實際需求,統籌安排、合理配置資金,不宜跟風、一股腦兒將所有資金放到同一個籃子里。
一方面,要厘清產品性質。存款、理財產品有本質區別。存款保本保息,金融管理部門為了維護儲戶存款的安全性,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等指標作出了嚴格、明確的要求。理財產品則不同,它屬于資產管理產品,投資者自負盈虧,不存在剛性兌付?梢,存款利率雖然相對較低,但是安全,理財產品收益率雖然相對較高,但是存在投資風險。
另一方面,要看懂投資收益。定期存款未來的收益穩定、可預期,自計息日起直至該產品到期,其利率水平通常保持不變。但銀行理財產品不同。首先,理財產品不存在“預期收益”。投資者購買產品時看到的收益率是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收益。需注意,在不同的展示方式下,同一理財產品的過往業績也不盡相同,例如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近3個月年化收益率、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等。投資者在做選擇時,可重點分析長期業績以及業績的穩定性。其次,理財產品未來的收益隨行就市,具有不確定性。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實際上是把自己的錢交給了理財公司,讓其代為打理。因此,投資者要重點關注理財公司的投資研究能力、資產配置能力,同時,仔細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掌握理財資金的具體投向,了解這些被投領域的發展前景、盈利邏輯,最終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