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下,湖南省綏寧縣東山侗族鄉東山村以生態之美為底色,以產業之興為動力,以人文之韻為載體,書寫著鄉村發展的壯麗篇章。
作為兩市三縣交界之地的東山村,村域面積13平方公里,轄17個村民小組,729戶3776人。近年來,東山村的村容村貌日新月異,村民的自豪感、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曾先后獲評“國家傳統村落”,湖南省鄉村振興首批示范村,湖南省文明村,全國文明村等殊榮。
抓實生態優勢,營造魅力侗寨
近日,東山村引水橋改造工程一派繁忙的景象,挖掘機、運沙車、攪拌車、攤鋪機等全力開動,挖掘、清淤、疏通,漿砌2米多高的保坎,修筑5米寬的砂石路,鋪設0.86千米的水泥路面。工程負責人介紹,該工程造價210余萬元,這是該村改善生態系統的一項重要工程,也是該村鄉村振興工程的一部分。
建設引水橋水泥路(龍憲智 供圖)
引水河交匯老鴉河,流水潺潺,波光粼粼,給東山村注入了源頭活水。金子嶺、四清兩座大型水庫,綿延數公里,碧水汪汪,藍天白云映照在湖水中,形成“兩條林帶一片水面”的生態景觀,這里空氣清新、濕潤、潔凈,讓人倍感舒爽,一幅幅美麗畫卷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多年來,該村以林長制改革為總抓手,探索推進“四綠”工作法,推進“林長制”向“林長治”轉變,積極開展植綠、護綠工作,加快推進綠色東山建設步伐,以林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全村有護林員18名,每周開展巡山2至4次。三年來造林3540畝,退耕還林650畝,開墾荒田荒地43畝,處置9起森林火災隱患點,開展森林防火宣傳15次,促進森林資源高質量發展和高效率保護。
為進一步扮靚村容村貌,東山村創新采取街道文明衛生評比工作,聯動轄區物業管理中心,擺放大型垃圾桶540個,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綜合整治,激勵村民共同維護村容村貌,建立起長效的人居環境整治機制,實現了村組戶“三級聯動”,并通過垃圾分類示范村建設,增強了村民的生態環保意識,實現村容村貌的優美呈現。
做足產業文章,打造富裕侗寨
東山村立足本村氣候、土壤等自然資源優勢,走出了以紅提為主導產業的致富路。先后利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引導資金牽頭,成立“東山紅提倉儲保鮮物流服務中心”23家,依托冷鏈物流體系,進行紅提保鮮、存儲、運輸,穩定產業鏈;不斷加強與周邊商超、市場對接,積極拓寬銷售渠道;通過直播帶貨、線上平臺銷售等方式,連通合作社、農戶與線上平臺,有效拓展村內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東山紅提園(龍憲智 供圖)
目前,全村共有紅提1260畝,建設有紅提示范基地15個,46畝的村集體紅提產業園1個,全村紅提產值達4000多萬元,種植戶純收入約1600萬元,人均創收約4500元。村集體經濟從2022年的16.5萬元,到2023年突破20萬元。東山紅提已經成為綏寧縣一張靚麗的產業名片。2017年榮獲省農業廳“無公害農產品”稱號,2018年榮獲湖南省第五屆“湘葡綠品杯”評選金獎,2020年通過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
東山村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油茶種植1800多畝。今年采茶籽46噸,預計產茶油3.15噸。東山花豬是湖南省四大地方名優豬種,該村著力養殖東山花豬3700頭。養牛、養羊、養魚等養殖產業風生水起,成為全鄉發展生態產業的又一張名片。
激活文化潛力,構筑多彩侗寨
近年來,東山村緊扣“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目標定位,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聚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最后一公里”。
東山村旗袍秀(龍憲智 供圖)
該村仍然保留著唐未楊再思第六子楊政綰的飛山廟,宋代名將龍禹官、龍宗麻的東山大廟。2012年以來,東山村投資2300萬,東山十字街道、村民鍛煉區、同心廣場、天圣場鐘鼓樓、東山風雨橋,文化長廊、百孝園文化廣場、民族民俗博物館、同心寨門、自來水工程、學校等配套項目全面建成,為村民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
東山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不僅是“四月八姑娘節”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巫儺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至今還保留著吃黑米飯、出嫁姑娘回娘家等習俗。積極挖掘逗春牛、鬧年鑼、哭嫁、唱山歌、吹嗩吶、攔門酒、長凳宴、銅錢舞、劃彩船等非物質文化,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社會凝聚力同步發展。
近年來,村里先后舉辦了“四月八姑娘節”“東山紅提節”“十月兄弟節”“十月民族文化節”和“侗族抬故事”等非遺活動。今年9月25日,在百孝園民族文化廣場舉辦了紅提品鑒暨非物質文化旅游推介會。活動當天,讓游客品嘗了香甜爽口的精品紅提,兩市6縣的演員表演了精彩的非遺節目,全村群眾爭相觀看,熱鬧非凡,構筑了多彩侗寨。
在和美鄉村建設中,不斷健全完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等村民自治組織,以自身文化建設為根基,因地制宜,打造有特色有底蘊的文化村落。依托“農家書屋”,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加強鄉村文化陣地建設,提升民族文化發展空間。
如今的東山村,生態之美、產業之興、人文之韻交相輝映,它如同一幅絢麗的畫卷,展示著鄉村振興的成就,共同見證文明花開滿庭芳的綽約風姿。(龍憲智 龍秋萍)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