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珠海7月5日消息(記者 羅世偉 見習記者 張順鵬)長虹臥波,架起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的黃金通道;巨龍飛躍,擎起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堅實脊梁。
珠海,與深圳分處珠江入海口的東西兩端。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車,讓深圳和珠海正式進入“一小時生活圈”,兩地在產業協作、資源共享等方面,將迎來不可估量的“雙城聯動”新機遇。
近日,由廣東省委網信辦組織的“龍騰灣區·橋見未來”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一行來到珠海,通過走進珠海高新區、走訪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現場等,了解深中通道這一“超級工程”將為珠海產業升級、文旅發展等方面帶來的“超級流量”,感受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的全新脈動。
進一步推動產業上下游交流互通
在位于珠海高新區內的港灣7號·智造超級工廠,央廣網記者了解到,該項目作為珠海市5.0產業新空間的重點項目之一,主要聚焦新能源儲能和智能制造裝備兩大領域,致力打造大灣區高端智造總部產業基地。隨著深中通道的正式通車,園區內企業將如何進一步與深圳、中山等大灣區城市攜手,加速形成具有明顯區域競爭優勢的集群化供應鏈和生態鏈體系?
珠海安易控江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和研發基地于去年七月初在港灣7號·智造超級工廠正式投產!吧钪型ǖ篱_通之后,珠海將成為深圳產業向外延伸的重要承接地。從深圳來到珠海投資,我們明顯感受到了低租金、配套好等有利條件,與我們企業的需求實現了高度的匹配!痹撈髽I總經理胡志敏向央廣網記者表示。
同樣于近兩年將研發中心落地在港灣7號·智造超級工廠的,還有廣東鈉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張滿強在接受采訪時介紹道,之所以會選擇落地珠海,深中通道開通是企業最看重的條件之一!拔覀兊纳舷掠闻涮桩a業,有部分是來自深圳、東莞,借由深中通道,產業上下游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實現更緊密的交流互通,這將有利于企業進一步撬動珠江口東西兩岸的資源,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張滿強說。
珠海高新區科技創新展示廳內(央廣網見習記者張順鵬 攝)
2023年主園區地區生產總值336.84億元,增長2.0%;擁有南方軟件園等孵化載體面積超175萬平方米,上市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占比全市第一……在珠海高新區科技創新展示廳內看到的一項項詳實數據,讓央廣網記者深刻感受到珠海近年來經濟發展的“高”與“新”。
得益于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等“超級工程”的相繼開通,越來越多的港澳商人也選擇來到珠海高新區,在這里投資、旅游、生活、安家。
“在珠海高新區,我們可以通過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非常便捷地往返香港、深圳、珠海等地區之間,在這里投資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敝楹0膱D美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王粵歐說。
據珠海高新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張智剛介紹,目前已經建成通車的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以及后續將建設的深珠通道,將成為珠海高新區對接大灣區的三個戰略通道,讓珠海與大灣區各城市之間的要素流動更加暢通,實現區域能級躍升。
加速建成大灣區跨?缃ǖ廊
交通運輸網絡的越織越密,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加速度”。在珠海,預計于2024年底建成通車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將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虎門大橋,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跨?缃ǖ廊海浉郯拇鬄硡^早日形成世界級交通樞紐。
黃茅?绾Mǖ理椖楷F場(央廣網見習記者張順鵬 攝)
據悉,黃茅?绾Mǖ雷鳛楦壑榘拇髽虻奈餮泳,起于珠海市高欄港區,東連港珠澳大橋,西連新臺高速并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于臺山市斗山鎮。工程全長約31公里,其中跨海段約14公里,設700米級超大斜拉橋2座;中、長隧道各1座;互通立交4處。
“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車,讓珠江口東西兩岸進一步實現互聯互通。黃茅?绾Mǖ理椖康牡乩砦恢脛t更靠西側,位于珠江西江的崖門入?。項目建成通車后,將更好地發揮港珠澳大橋向西拓展的作用,帶動粵西地區發展,為大灣區一體化搭建全新的交通大動脈!秉S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朱超向央廣網記者表示。
文旅產業蓄勢迎接“超級流量”
在加速建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闊步向“高”向“新”發展的同時,珠海也是一座擁有“詩與遠方”的浪漫海濱城市。在珠海行程即將結束之際,采訪團一行來到珠海市金灣區的“網紅”打卡點——橫石基沙灘、沙攔落日旅拍營地,在落日余暉、海風輕拂、游人如織中感受當地文旅產業發展的蓬勃氣象。
珠海市金灣區沙攔落日旅拍營地(央廣網見習記者張順鵬 攝)
據悉,通過優化文旅載體空間、開展豐富文旅體活動、深耕產業配套建設等有力舉措,近年來,金灣區文旅市場不斷提速增效,有效激發消費新熱潮。2023年,金灣區全年接待游客同比增長183%。2024年第一季度,金灣區接待游客同比增長51.75%。
金灣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史建利表示,對于深中通道將帶來的“超級流量”,金灣區在文旅資源整合、培育新業態、打造品牌活動、強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將持續發力,努力實現交通“客流量”轉變為旅游“留客量”,為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大灣區貢獻“金灣力量”。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