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省用海用地保障能力穩步提升

重點服務的50個重大項目,已保障46個;200個重中之重項目,已落實用地用海保障149個;508個國債項目,完成保障372個。

全省共審批建設用地4.47萬畝,其中批準省級及以上重點項目1.8萬畝,交通運輸、公共管理、水域及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用地2.5萬畝。

全省共審核審批用海項目30多個,用海面積3萬多畝。

上半年,全省自然資源系統以充分有效的要素保障工作,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全省重大項目落地推進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鞏固和增強了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服務民生更加有力有效,助力全省高質量發展穩健前行。

靠前服務

助推重大項目提速增效

截至7月底,國道G228涉及福州、廈門、漳州三個設區市境內用地已全部完成審查審批,要素保障取得階段性進展,為這一省重點項目實現“十四五”末全線貫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召開6次國道G228項目用地專項推進會,組建專業小分隊進行一對一跟蹤服務。2023年以來,46個國道G228項目納入省政府重大項目用地清單,申請使用國家計劃指標予以保障。對未納入清單保障的項目,指導市縣用足用好盤活指標和基礎指標。”省自然資源廳空間管制處有關負責人表示。

要素保障跟著走,項目才能“大展拳腳”。今年上半年,主動作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省自然資源廳靠前服務,精準靶向施策,多渠道、多方式發力,我省重大項目用海用地獲得強力保障。

今年1月就出臺了26條精準保障措施,涵蓋強化國土空間支撐、強化管控指標統籌、強化低效用地再開發等方面。3月,繼續下發通知優化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建設項目用地組卷報批工作,主動參與重大項目選址選線、優化土地權屬審查審核等。

在省級層面,深化與省發改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等“四共”“四一”“四聯合”協調機制,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系統中建立50個上半年重大項目、200個重中之重、508個新增國債等重大項目信息庫,組建工作專班,全程跟蹤服務。與省交通廳合作,推進22個“兩通工程”項目用地報批進度;聯合省水利廳,強化29個國債水利項目要素保障。今年以來,福州港口后方鐵路、國道G228線(縱一線)霞浦段、國道G358線安溪段等5個重大項目用地獲國務院批準,總面積0.74萬畝。

廳領導帶隊深入基層,通過現場辦公對接指導,會同地方政府壓實責任,協調解決用海報批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今年以來,已開展現場辦公20場,協調解決重大項目用地用海問題196個,有效保障地方經濟發展用地需求,有力保障地方推進項目建設、改善營商環境。

上行下效,上下同心。在省自然資源廳的示范帶動下,各市、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不斷前移服務關口,根據企業需求主動靠攏。僅在泉州,2024年以來,已有5個項目獲得省政府批復,面積合計約491畝,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拓海而榮

海洋要素保障能力提升

近日,在莆田市秀嶼區南日鎮海上風電場,隨著直徑130米的巨大葉輪緩緩開始轉動,全球首座風漁融合浮式平臺正式投產發電。平臺不但能產生綠色電力,還是一座“藍色糧倉”,實現了發電養魚兩相宜。投產后,平臺風電機組一天可滿載發電9.6萬千瓦時,滿足大約1萬個家庭一天的生活用電需求。

要“像重視耕地一樣重視海域,像抓糧食生產一樣抓海洋開發,把加快經濟發展的觸角從陸地向海洋延伸”。在省自然資源廳的指導下,我省沿海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深入踐行大食物觀,緊緊圍繞“海上福建”建設部署要求,統籌海域資源開發與保護。

助力“海上糧倉”建設,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豐富水產品供給。優化用海審批,省自然資源廳推動海域使用權證和養殖證“兩證”并發,由地方政府統一開展海域使用論證,實行“一站式”服務,統一受理、并聯審批,壓縮辦理時限。同時,實行統一送達,切實減輕群眾負擔,提高發證率,進一步規范養殖用海管理。

據了解,2024年以來,全省共審批漁港項目12宗、面積900畝;養殖用海51宗、面積15.49萬畝。

聚焦資源優勢,激發藍色經濟動能。當前我省提出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建”,正全力以赴推進海洋強省建設。省自然資源廳不斷加強用海要素保障力度,今年以來,全省共審核審批用海項目30多個,用海面積3萬多畝,有力保障了南安市海峽科技生態城、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工業園)以及多個交通基礎設施、漁業基礎設施等涉及民生工程的建設需求。目前,福清萬融新材料一體化項目用海獲國務院批復,漳州核電項目、哈納斯莆田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處于全面建設階段,漳汕高鐵項目、寧德核電二期項目、中石油天然氣接收站項目進入“加速跑”。

上汽寧德基地項目用海是全國首個集中處置的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也是我省推進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工作的一個標桿之作。

為盡快完成全省“未批已填”類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今年開年以來,省自然資源廳全力推動沿海各市、縣集中制定處置方案,成立工作專班,集中力量組織審查并指導修改。今年4月,我省沿海各市、縣制定的“未批已填”類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方案全部通過自然資源部備案審查,標志著全省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此外,省自然資源廳把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與用海要素保障緊密結合,加快推進全省填海竣工海域使用驗收工作。對已完成圍填海的項目,立即組織專家現場踏勘和驗收,做到項目竣工一個、驗收一個。

據了解,日前,連江可門工業園區粘結劑和寧德市新能源電池材料集散中心工程兩個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項目經實地踏勘、現場復核等,填海竣工海域使用通過專家組驗收。

“今年截至目前,全省已組織驗收填海項目10宗,驗收面積1811畝,有力保障惠安縣崇武中心漁港工程、福鼎市火車站站接道路及配套城建填海工程、湄洲島入島游客集散廣場及道路改擴建工程等項目建設,助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推進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省自然資源廳海域海島處相關負責人說。

編輯:龔雯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