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考察時多次到高校與師生交流,給青年學子、教師回信,為廣大師生指引人生道路、明確前進方向。為全面展示各地高校莘莘學子銘記總書記諄諄囑托,踐行校訓、立大志、明大德、成大志、擔大任的生動實踐,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記囑托·識校訓·踐青春”系列主題報道,為您講述新時代大學生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道路上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勇于創造世界奇跡國之棟梁的故事。

一陣催花雨,桃花、梨花競相綻放,初春的閩江學院被暖暖春意包裹。溫書預習、球場競逐、實驗繁忙……校園充滿青春氣息。

閩江學院前身是福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閩江職業大學。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曾兼任閩江職業大學校長6年時間,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辦學理念深刻影響著閩江學院師生們。

多年來,閩江學院師生牢記囑托、矢志奮斗,以應用型人才為標尺,在各自的崗位上創造價值。

綠樹成蔭的閩江學院(央廣網發 柯墅 攝)

“畬族姑娘”學以致用回報家鄉

“在學校的應用型辦學成果展館里,總書記點贊了我們設計的新鳳凰裝。”提起3年前的那一幕,蘭郁穎記憶深刻。

2021年3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閩江學院考察調研。當時就讀于閩江學院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紡織工程專業的蘭郁穎,作為畬族技藝傳習小組的代表,向總書記展示濃縮畬族文化的創意作品。

在閩江學院校史和應用型辦學成果展示廳,習近平總書記肯定學院在堅持應用型辦學、深化產教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績,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應用技術型辦學方向,適應社會需要設置專業、打好基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總書記的一番話給了我們莫大的鼓勵。”為了能夠更好適應社會需要,在學好本專業的同時,蘭郁穎還輔修了廣告學作為第二學位。畢業后,她回到寧德市霞浦縣崇儒畬族鄉參加“三支一扶”計劃。

工作中的蘭郁穎(央廣網發 徐屹 攝)

“鄉村振興,尤其是鄉村文化振興,離不開對當地風土人情、農特產品、自然風光的宣傳推介。”蘭郁穎坦言,“在校期間學到的圖片拍攝、文字排版等技術,在基層服務工作中派上了大用場。”

蘭郁穎的成長成才,是閩江學院探索建立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推進“兩個課堂”深度融合、協同育人的成果縮影之一。

在閩江學院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中,閩江學院持續夯實校內第一課堂的教學質量,主動將課外教育、拓展教育等第二課堂的內容融入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

“我們學校以打造‘第二課堂成績單’為抓手,構建以大數據應用為驅動力的第二課堂質量保障體系,搭建第二課堂信息化平臺,全面記錄和評估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經歷和成果,為學生第二課堂實踐活動認證評價提供數據支撐。”閩江學院教務處處長何偉介紹道。

目前,閩江學院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初步形成。同時,立足區域特點和自身優勢,把社會需要、產業需求當作起跑的“號令槍”,持續深化產教融合,建設8個校級產業學院。

把課堂開在生產一線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不僅為閩江學院的發展、學子成長指明了方向,也為閩江學院“以教促學,以學促用”提供了不竭動力。

學院實驗室是張晨最喜歡待的地方。走進實驗室,各類儀器有序陳列,墻上貼著的一張張獲獎證書是對他們科研工作的認可。在她看來,“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型能力培養同等重要,如何把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很重要。”

張晨(左一)指導學生做實驗(央廣網記者 李姍姍 攝)

作為閩江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張晨介紹,學院實行導師和學生的雙選制度,引導教師把科研成果轉化到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實現以教促學,以學促用。在擔任福建省科技特派員期間,張晨還帶領學生到其派駐企業學習。

“我們以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導向進行研究,由此解決應用問題。部分與企業合作項目的研發成果已經開始生產和銷售。未來我們也希望能在更高端化的賽道上推出團隊的新產品。”張晨說。

閩江學院學子的課堂在校園、在企業,也在鄉間大地上。

剛吃過午飯,張紅月又一頭扎進工作中,一邊檢查著眼前的全景地圖,一邊為學生們答疑解惑。這是閩江學院潭頭鎮美麗鄉村信息化建設服務隊的工作常態。

張紅月是該服務隊的帶隊老師,同樣也是一名福建省科技特派員,目前服務于福州市長樂區潭頭鎮。她說:“帶領學生為鄉村注入生機,振興鄉村,讓更多的人回到鄉村,就是我來到這里的使命。”

潭頭鎮美麗鄉村信息化建設服務隊赴長樂區二劉村實地考察(央廣網發 陳嘉亮 攝)

“通過遙感影像,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村莊的道路、耕地、廠房、房屋等信息分布,對村莊進行整體規劃有很大幫助。”潭頭鎮美麗鄉村信息化建設服務隊成員楊洋,向記者介紹他們為潭頭鎮汶上村制作的全景地圖。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汶上村,張紅月帶著學生們駐扎在汶上村兩個多月,拍攝制作汶上村野外全景與室內720云全景影像,結合第三方技術,于2023年制作了汶上村的全景地圖。

目前,該服務隊已上線長樂區二劉村、汶上村、文石村等地全景地圖,不僅讓在外的游子通過指尖“觸摸”家鄉變化,也充分展示了當地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助力鄉村文旅振興。

爭當傳統文化“傳承人”

在閩江學院,像潭頭鎮美麗鄉村信息化建設服務隊這樣的學生實踐團隊還有很多。以茉莉花作為文化符號,閩江學院茉莉花文化傳承與發展團隊正致力于通過文創設計開發“茉莉花文化”IP。

該團隊成員、閩江學院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學生陳虹曉向記者講述了團隊與茉莉花同頻成長的故事。“在閩江學院茉莉花基地里,我們全流程參與到茉莉花的種植、除草、采摘等環節,還可以體驗茉莉花手工藝品制作。”陳虹曉說。

茉莉花文化傳承與發展團隊成員在探討作品創意(央廣網記者 李姍姍 攝)

2023年“5·19中國旅游日”福州主題活動現場,一襲茉莉花漢服清新亮相,引來許多游客展商圍觀。陳虹曉說:“我們對茉莉花花瓣進行拆分重組,提煉其文化內涵,將創新花型應用在漢服設計上。”

陳虹曉說:“我們希望文創產品不只是具備觀賞作用,而是能真正地被用起來,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為此,該團隊還開發設計出茉莉花元素書燈、茉莉花瓷器等集巧思與實用為一體的系列產品,與福州本地知名茶企聯動,實現部分文創設計落地量產。團隊設計的系列產品還頻頻亮相各大文創賽事,進一步打響了“茉莉花文化”品牌。

茉莉花元素書燈文創產品(央廣網記者 李姍姍 攝)

“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這句話,深深印刻在閩江學院茉莉花文化傳承與發展團隊的實踐全過程。

“我們在實踐中,把自己代入到‘乙方’的角色,進行資料收集、市場調研等,站在應用層面來分析問題、探索可行性方案。”該團隊成員賴靈杰說,在這樣一種“接地氣”的鍛煉中,同學們的綜合素養得到了有效提升。

談及下一步計劃,茉莉花文化傳承與發展團隊指導老師于小利表示:“我們和福州市鼓樓區大凰山社區達成了共識,接下來會將茉莉花文化融入到社區的長者食堂·長者學堂以及文化墻中,也希望吸納更多的青年學生加入到實踐隊伍當中。”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總監制:伍剛 宮歆慧

統籌:陶玉德

記者:羅曉英 李姍姍

編審:張潔 卜葉

鳴謝:閩江學院黨委宣傳部

編輯:龔雯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